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

  • 點閱:25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書上所耗費的心力,所寄託的希望,所裝載的哲思,從謀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體現。原本在文學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時代德意志悲苦劇,在他筆下卻勾連起了西方自古典經中世紀而至他所處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學史、宗教史。筆墨既馳騁古今,釋義則不落窠臼。哲學式批評的角度在文學研究內部屢破藩籬,而在廣義文化研究層面更讓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費解之名仍在,獨創魅力不減。

《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書上所耗費的心力,所寄託的希望,所裝載的哲思,從謀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體現。原本在文學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時代德意志悲苦劇,在他筆下卻勾連起了西方自古典經中世紀而至他所處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學史、宗教史。筆墨既馳騁古今,釋義則不落窠臼。哲學式批評的角度在文學研究內部屢破藩籬,而在廣義文化研究層面更讓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費解之名仍在,獨創魅力不減。 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德國文學家、思想家,因其博學和敏銳而享譽世界,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被譽為“歐洲最後一位知識分子”。他學術視野開闊,學術眼光獨到,著作宏富,著有《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德國浪漫派的藝術批評概念》、《可技術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評歌德的》、《攝影小史》、《柏林童年》、《德意志人》等名著,尚留下六冊書信集。作為眾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論著豐富的解釋力吸引越來越多學者的目光,儼然成為重審現代性與歐洲文化史的關鍵節點。 《本雅明作品系列: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筆墨既馳騁古今,釋義則不落窠臼。哲學式批評的角度在文學研究內部屢破藩籬,而在廣義文化研究層面更讓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費解之名仍在,獨創魅力不減。
引言認識論批判代序勸諭文的概念:認識與真理:哲學中的美:概念的劃分與分散:作為組合的理念:作為理念的詞語:理念不可歸類:布爾達赫的唯名論:真實主義、調和論、歸納法:克羅齊的藝術體裁:起源:單子論:對巴洛克悲劇的輕視與誤解:“評賞”:巴洛克與表現主義:言歸正傳悲苦劇與悲劇一:悲苦劇的巴洛克理論:亞裡士多德的影響並無意義:悲苦劇以歷史為內容:君主理論:拜占庭作為題材來源:希律王戲劇:優柔寡斷:作為受難者的暴君,作為暴君的受難者:受難劇遭受低估:基督教編年史與悲苦劇:巴洛克戲劇的內在性:戲演與反思:作為造物的君主:榮譽:歷史倫理的毀滅:舞臺:廷臣作為聖徒與陰謀策劃者:悲苦劇的教育意圖二:福爾科特的《悲劇美學》:尼采的《悲劇的誕生》:德意志唯心主義的悲劇理論:悲劇與傳說:王室與悲劇:新舊“悲劇”:悲劇之死作為框架:悲劇性,審判中的對話和柏拉圖對話:悲傷與悲劇性:狂飆突進、古典主義:政治嬉鬧劇、木偶戲:陰謀策劃者作為滑稽人物:在命運劇中的命運概念:自然罪責與悲劇罪責:道具:鬼魂顯靈與魂靈世界三:合法性理論、漠然、憂鬱:君王的憂鬱:肉體上與靈魂上的憂鬱:土星理論:意象:狗、球、石:懈怠與不忠:哈姆雷特寄喻與悲苦劇一:復古主義中的象徵和寄喻:浪漫主義中的象徵與寄喻:近代寄喻的起源:例子與證明:寄喻的二律背反:廢墟:寄喻失去靈魂:寄喻化為碎片二:寄喻式人物:寄喻性幕間劇:標題與警句:隱喻:源自巴洛克的語言理論:亞歷山大詩體:語言碎片化:歌劇:文字上的騎士三:屍體作為寓意畫:基督教中的諸神身體:寄喻起源中的悲傷:撒旦製造的恐懼與預言:沉思的界限:“神秘的重力平衡”附錄本雅明自傳譯名釋義譯名對照表譯後記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