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茶堂. 以心靈佐茶, 用甘露蕩滌塵世煩憂.

  • 點閱:19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以心靈佐茶,用甘露蕩滌塵世煩憂★
燈火通明直到三更人群絡繹不絕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在這茶堂裡流轉著……
黃昏的初夜茶堂門口那盞百年的迎客燈昏黃的照映在超過兩百年的清代朱紅雕花門上嘎吱一聲推開門跨檻而入
龍眼木炭上燒著火紅的火光鐵壺在深夜裡飄迴著一陣一陣的白煙氤氳神來之筆般的茶韻宛如人間靈氣
帶有寒意的月夜裡東方美人在白色冰裂的瓷杯中 透顯出琥珀溫潤的色澤入喉後如幽蘭送暖般 暖化了老友和自己久別的故情……
這個茶堂是王薀老師和學生們神會晤談的眾多殿堂之一,也是文人雅士和老師經常品茗論道之所,這個空間裡的一桌、一燈,每一個場景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每天也都有不同人的故事在此輪番地發生和講述著。許多人生故事,像鏽身斑駁的鐵茶壺架在龍眼木炭上燒著的一抹火紅,有痛澈心肺,但也有生命熱能。
一座心靈茶堂,有著鐵觀音的神效,不但可以解膩、醒酒,還可以去肝、心之火。來這裡,你也許會開始讓人生有著普洱的飽滿色澤,心的底蘊更加厚實;你也許會發掘自己如同東方美人的清透芬芳,不僅包容醇酒,更展現非凡。
走進本書,欣賞茶品、茶具,聽聽故事、心情。溫潤回甘的各式好茶,加上王薀老師的靈犀指點,你會在感悟中,福至心靈。

★以心靈佐茶,用甘露蕩滌塵世煩憂★
燈火通明直到三更人群絡繹不絕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在這茶堂裡流轉著……
黃昏的初夜茶堂門口那盞百年的迎客燈昏黃的照映在超過兩百年的清代朱紅雕花門上嘎吱一聲推開門跨檻而入
龍眼木炭上燒著火紅的火光鐵壺在深夜裡飄迴著一陣一陣的白煙氤氳神來之筆般的茶韻宛如人間靈氣
帶有寒意的月夜裡東方美人在白色冰裂的瓷杯中 透顯出琥珀溫潤的色澤入喉後如幽蘭送暖般 暖化了老友和自己久別的故情……
這個茶堂是王薀老師和學生們神會晤談的眾多殿堂之一,也是文人雅士和老師經常品茗論道之所,這個空間裡的一桌、一燈,每一個場景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每天也都有不同人的故事在此輪番地發生和講述著。許多人生故事,像鏽身斑駁的鐵茶壺架在龍眼木炭上燒著的一抹火紅,有痛澈心肺,但也有生命熱能。
一座心靈茶堂,有著鐵觀音的神效,不但可以解膩、醒酒,還可以去肝、心之火。來這裡,你也許會開始讓人生有著普洱的飽滿色澤,心的底蘊更加厚實;你也許會發掘自己如同東方美人的清透芬芳,不僅包容醇酒,更展現非凡。
走進本書,欣賞茶品、茶具,聽聽故事、心情。溫潤回甘的各式好茶,加上王薀老師的靈犀指點,你會在感悟中,福至心靈。 王薀老師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以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十四歲起追隨各界大師修學,遍覽群書,從東方的儒釋道經典,到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盡皆深入。同時深諳各派的命理占卜之學,包括《易經》、奇門遁甲、占星學和塔羅牌占卜等等。
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伽、健身等都有極精深的造詣。同時也是一位生活美學家——為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之先進,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為薪傳古典音樂雋永之美,創辦國樂團「樂府雅韻」和南管樂社「梵音雅集」。
更是一位入世實踐者,創立了多所協會,包含「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薄伽梵有限公司」以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為了激發人心,帶動世界的正面能量,三十餘年來,經常旅行於各國,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外二十五國家。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三十餘本。 前言
我想應該是在九年前的早晨時分,記得那個時候應該是秋天吧!為什麼會這麼印象深刻?在我所居住的頂樓,每當在微曦初露的時候,我聞嗅著那陣陣沁鼻的特殊的花香,襲人之處不是只有鼻子而已,那股香氣自然會讓你渾身覺醒。雖然我的書齋是在樓下,但也抵擋不了它的香氣,它提醒我又是嶄新的一天,應該要起來做冥想,思惟怎麼樣去經營這一天。桂花它的功德真大!甫從舊宅遷入此處時,這桂花一直伴隨著我,始終忠貞不二地吐露出芬芳,轉換大地以及自然界混濁之氣。我家那株桂花的樹幹著實如嬰兒的大腿般瑰壯,隨著日月、陽光、風雨的浸潤,它的高度已經超過了兩公尺多。李白也曾經為他家後院的一片桂花樹題詠過對它們的感情。他每每在秋天的早晨及夕陽西沉的傍晚,信步低迴吟哦在桂花叢裡,「世人種桃李,多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我雖然沒有李白嶙峋的傲骨,但是憶古撫今,有時見到桂花,對於人世間種種的虛幻和無常,不免感懷。雖然身處在這片滾滾的洪流裡,每天有聖賢之書伴讀,但在秋天無數的夜晚,徐徐的金風帶給身骨多少的爽氣;在皎潔的月圓之下,感受到那金風颯颯所帶動的整個頂樓天坪,其餘的蘭花也跟著肆意飄動著香氣。多少的日子裡,我雖沒有古人那般的消極和失意,可是隨著每天和無數的人攀談和諮商,難免他人的遭遇也會變成我覺知的另一個課題。猶記得那一年的秋晨,在清醒但又似夢之中,恍如置身三○年代上海那一片金色斑斕的世界裡,映入我眼皮底下鮮活的兩位人物,卻是闊別了無數年的兩位長者。這兩位長者都是我較年輕時在師父那邊所認識,從上海移居到台灣的兩位大兄。那段日子裡,只要一有閒暇,他們就對我數說著上海的種種。從碧波蕩漾的黃浦江面上,那帆檣林立、漁帆點點所繪製的遼闊景象,再談到黃浦江畔舉世聞名的外灘,一路上充滿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建築,有傳統中國式的建築,有中西合璧的建築,有巴洛克式的建築。他們數說著那裡的人文、藝術,多少的夜晚,他們經常三五好友在外灘巷弄茶室裡,夥計點上零零落落的燭光,伴隨著夏天夜空中熠熠生輝的點點繁星,有時酒酣耳熱之後,那一片光景恍如無數的光影變幻,點綴在這十里洋場之中,令人陶醉。他們在這個茶館裡聽聞了許許多多的人生百態,從市井小民到檯面上的人物,形形色色的故事,每天都在這裡發生著,恍如穿越時空,置身在當時一般。有時他們起勁地談論著當年的天蟾舞台、新舞台和黃金大戲院……出入的都是當年顯赫一時的崑劇名角、京劇聞人,例如當年名震一時的俞氏昆仲,也曾來過此處和他的粉絲品茶、論曲。據說俞派的傳人外表極為儒雅,而且詩、書、畫、曲等均精通,難怪會風靡一時!總之,在他們的話題中,都離不開上海灘當時多處著名茶館中所發生的一些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時令他們真覺得如同鶴唳華亭、槐南一夢般,雖可追憶,但卻無從捕捉。是夢?是真?是幻?令他們有時也不免喟然而嘆。我想其中一位大兄晚年遁入空門和這應該也有些許關係吧!早年,我也經歷過人世間的起伏與變化,雖然不能用岸谷幻變或白衣蒼狗來形容我的人生,但是由於諸多長者和智者的啟迪提攜,使得我終究體會到,如何從世態的極幻中,把如浮雲般的無常轉換成常情,把人世間如滔滔翻滾的潮浪看待成平淡。我常常覺得,在日常生活及半百的人生中,周邊的人給了我許許多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八九年前的那一個秋天早晨,在醒夢之間,桂花的沁鼻香氣和兩位大兄的乍然幻現,引起了我也想開闢一個有如三○年代金色風華的上海茶室,提供給現代人一個歇腳和發抒的場所。經過種種的因緣和際會,最後終於在北台灣最繁華的地方,尋找到並且打造了一個現代人的桃花源。這個空間裡的一桌、一燈,每一個場景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個桌面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輪番地發生和講述著。從這些故事中,我學習到太多在學院和他處得不到的智慧,也願意在未來的篇幅中,和有緣的人分享近十年來茶堂裡每天所發生的故事。 關於作者前言楔子第一回 將軍第二回 鐵觀音的夜晚第三回 茶與琴第四回 龔老第五回 茶室裡的春天第六回 一個母親的告白第七回 絕不輕易放棄第八回 搜巴桑的一生第十回 刺青第十一回 心事第十二回 和岑道人有約第十三回 一位白袍人的懺悔第十四回 7572的啟示第十五回 南管伶人的心事第十六回 牛肉麵店的故事第十七回 一雙鐵鞋的故事第十八回 雪、玉情事第十九回 茶堂裡的外國人第二十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第二十一回 聯合國茶敍一景 當初會把茶堂開設在大安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台北首善人文薈萃之地,附近都是重要的學府——台大、師大、科技大學、教育大學……都近在咫尺,它的左後方便是由早期國際學舍拆除之後的大安森林公園,往前直走不消十分鐘便是SOGO商圈。我在這個區域也生活了近二十年,工作室和居住處所都在附近,所以對這一片地區有一份鄉土難離情感,再加上平日裡不受拘束,閒散慣了,為了避免有遼東鶴之嘆,於是乎在一切天時地利人和的湊集之下,很快地就在二○○九年的一月開始接受預約,和各方人士結下了天假其便的好因緣。設立茶堂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從年少時期開始,對於骨董各類雜項就有蒐藏的癖好。隨著幾處物滿為患,再加上許多的學生和同好建議找一處地方,可以招呼藝文圈或平日裡有些疑難雜症的朋友,讓大家有一處風雅之所可以品茗談笑,順便可以輪流地讓蒐藏的古董椅、清代的窗花、早期歐洲和中國的燈具,以及各類的瓷器、窯具、漢玉、和闐雕件、漆器、字畫、竹木雕件等等,有個棲身之處。其實從二十出頭歲開始,我便已在東區開設過一間當代藝術茶館,可以說在當年是最早有說唱藝術、南管表演的茶藝館,邀請著名藝術家舉辦個展、陶土手拉坏展覽和名人專題講座,在當年的忠孝東路上也曾經座無虛席,當時的三家電視台也經常來店裡借場地錄影。那段時期認識了許許多多大陸早期來台的一些收藏家,他們對於各門各類珍品都有專精深入,有的甚至於連飛鷹走狗、蟈蟈都有研究。例如有位袁老是早期北京的八旗子弟,就跟我訴說過兒時如何鬥著蟈蟈玩樂的情事。他說他們家八個小孩,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葫蘆,平日裡就用一個蓋子給按住,旁邊有打小洞,有時搖晃搖晃葫蘆裡的蟈蟈,就會有悅耳的聲音鳴唱著,有時三兩兄弟取出罐子互相比弄誰的蟈蟈厲害。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患有睡不著覺的毛病,那時不時興吃安眠藥,他們都會一邊聽著蟈蟈在耳邊鳴叫著,一邊悠然地睡去。原來這樣子頂醜的草綠色蟲類,竟然也有安眠的效果。袁老對明、清兩代的家具木料極有研究,他的分享讓我也長了許多見識。他也擅畫一手牡丹,墨韻筆觸令人嘆為觀止。另一位曾經在廣州中山大學服務過的陳老,來到台灣以後,並沒有忘記早年從父執輩處學習到對青銅器的研究。聽說他過去還曾寫過專文報導,對後代收藏家有莫大的比對和助益之處,早年我對於毛公鼎的學識也都是這樣子一點一滴學習而來。總之,雖然我所結識過的長者前輩都一一地離世,但對於他們的學問、道德和文章,在我的記憶深處永遠都蟄藏著。這一次多年後改弦易張,重闢一方茶堂之處只在於所址不同,但是基於我對骨董、人文、藝術和茶道等傳統文化的情感是不變的,更重要的是,我那流淌在血液裡干卿底事的個性和閒不住的天性,再加上喜歡用自己早期蒐藏的紅印普洱茶,在冬天的夜裡用日本山形鐵壺,看著龍眼木火紅的火眼,燒觸在那也可以療癒地中海型貧血症的壺身上,心中常常會有種莫名的幸福溫暖感受。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