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地方創生2.0

  • 點閱:25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我很希望本書在翻譯成中文後,能讓志同道合的臺灣讀者們開始著手地方創生的工作。也希望擁有歷史優勢、能和世界取得聯繫的臺灣中小都市,都能順利轉變為地方經濟樞紐,更要以這種經濟型態迎向新的挑戰。」--山崎亮(社區設計師、《社區設計》作者)
「什麼是『地方創生』? 推動地方創生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大家不斷在心中反覆思考的問題,包括我在內。神尾先生和松林先生的這本書,可以給大家很好的啟發。」--陳美伶(國發會主委)
「…關心地方發展的朋友,不論你是在地方政府、民間團體、或企業,本書絕對不 容錯過!」--曾旭正(國發會副主委)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受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也將使日本陷入負面循環之中,而此循環對日本各地方所造成問題,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日本的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面對這些攸關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陸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的首席研究員—神尾文彥和高階專員--松林一裕所合作撰寫的《地方創生2.0》便是針對日本各城鎮正在發生的這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比較、案例分享和可行處方。
兩位作者除剖析問題現象外,也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希望藉由「地方經濟樞紐」來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廣域都市圈」的想法則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他們認為當這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他們也認為地方應以各自獨有的經濟DNA,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來從事「再生」,提出從「由上而下」的地方創生構想和戰略,讓各地方從「競爭」與「自立」的思維中設計出「由下而上」式的制度。進而,創造出能引來富強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同時效法日本京都、濱松、四日市、福山,以及德國的據點都市,讓地方小鎮擁有自立共生型的經濟模式。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我很希望本書在翻譯成中文後,能讓志同道合的臺灣讀者們開始著手地方創生的工作。也希望擁有歷史優勢、能和世界取得聯繫的臺灣中小都市,都能順利轉變為地方經濟樞紐,更要以這種經濟型態迎向新的挑戰。」--山崎亮(社區設計師、《社區設計》作者)
「什麼是『地方創生』? 推動地方創生的『核心』是什麼? 這是大家不斷在心中反覆思考的問題,包括我在內。神尾先生和松林先生的這本書,可以給大家很好的啟發。」--陳美伶(國發會主委)
「…關心地方發展的朋友,不論你是在地方政府、民間團體、或企業,本書絕對不 容錯過!」--曾旭正(國發會副主委)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受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也將使日本陷入負面循環之中,而此循環對日本各地方所造成問題,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日本的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面對這些攸關未來生存發展的問題,日本政府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陸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由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的首席研究員—神尾文彥和高階專員--松林一裕所合作撰寫的《地方創生2.0》便是針對日本各城鎮正在發生的這些問題,提出他們的觀察比較、案例分享和可行處方。
兩位作者除剖析問題現象外,也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希望藉由「地方經濟樞紐」來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廣域都市圈」的想法則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他們認為當這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他們也認為地方應以各自獨有的經濟DNA,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來從事「再生」,提出從「由上而下」的地方創生構想和戰略,讓各地方從「競爭」與「自立」的思維中設計出「由下而上」式的制度。進而,創造出能引來富強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同時效法日本京都、濱松、四日市、福山,以及德國的據點都市,讓地方小鎮擁有自立共生型的經濟模式。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神尾文彥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社會體制顧問部長兼公共計畫室長主席研究員1967年出生,於1991年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後,進入野村綜合研究所工作。工作上的主要業務有都市及地域發展對策、道路及排水系統等基礎公共設施的政策戰略、公共組織的改革等。曾擔任總務省「擬定公營企業的經營對策等相關研究會」委員、中央及地方政府委員。目前為一般財團法人暨自治綜合中心「公營企業的經營健全化等相關調查研究會」委員、橫濱商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委員、「行政政策請願委員會」副會長等。主要著作有《社會基礎設施在下一個階段的革新》(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東京及首都圈就要這樣變!未來計畫2020》(東洋經濟新報社)。
松林一裕野村綜合研究所(股)公司諮詢事業開發部高階專員1965年出生,於1991年神戶大學工學研究科研究所結業後,進入野村綜合研究所工作。是經濟產業省及中小企業廳等機構之政策立案支援者,工作內容包括國內的地域產業振興(產業簇群計畫、產業園區整備計畫、招攬企業等),擬定中國地區的大規模都市開發計畫等。主要編著作品:《中國第三浪潮:濱海地區與TEDA的衝擊》(合著,日經BP企劃)、《趁現在和未來重新編制業界》(編輯,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20年的產業:事業環境的變化與成長機會的解讀》(編輯,東洋經濟新報社)等。
譯者王榆琮熱愛日本的理工人,著迷於翻譯工作,希望未來可以引介更多日本文化給同樣熱愛日本的人們。譯有《一本書讀懂哥吉拉:解開跨越半世紀的怪獸之謎》、《態度!AKB48論》、《全圖解 1日60秒懶人整理術》等書。 推薦人:
山崎亮(社區設計師、《社區設計》作者)陳美伶(國發會主委)曾旭正(國發會副主委)余宛如(立法委員)陳登欽(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何培鈞(小鎮文創負責人)郭麗津(津和堂執行長)~~共同推薦
  從2014年度開始日本正式推動各項地方創生政策,到目前2018年度已邁入第四年了。
在這段期間,各地方政府不但擬定實現地方創生的計畫(地方版城鎮、居民、工作創生戰略),也在鼓勵創造工作機會(地方產業革新)、引導人口回流地方、再造新市鎮等方面,積極推動許多值得關注的政策(事業)。雖然地方創生的相關政策目前都處於起步時期,但日後有望逐漸顯現出各種成果。從最近的態勢來看,雖然仍無法阻止人口不斷遷入東京圈的情形,但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福岡、各地方郊區、沖繩地方的離島、觀光都市為中心,於2015年~2017年間開始產生出人口穩定增加的基調。
尤其為了達成在2060年內幫國家創立繁榮社會(不讓人口小於一億人,並且讓經濟持續成長)的目標,本書所提倡的構築自立型經濟據點(地方經濟樞紐)戰略將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另一方面,台灣目前也和日本一樣,即將陷入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危機,人口估計會在2024年時降至原來2374萬人的標準之下。此外,65歲的人口比例在2015年時約為12%,預測中指出在2050年時將會升至36%。與日本相較(2015年26.6%、2050年37%),台灣的環境可說是陷入十分嚴重的人口危機。而且還有人口、經濟等資源,明顯過度往台北都市圈集中的問題。目前台北大都市圈(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的人口佔了台灣總人口的三成,和境內所有都市的人口相比也未曾拉近彼此的差距。因此,為了矯正各項資源大幅流入都市圈的狀況,台灣各地方有必要構築出能和國際市場接軌的「地方經濟樞紐」。
台灣的地方城鎮若要構築為「地方經濟樞紐」,首先就要配合據點都市各自的特性,在作為研究開發據點的同時要活用觀光資源,藉此強化經濟上的向心力。如此一來,當地方有足夠實力支援大企業來到當地設置據點,進而培育當地企業發展後,就能以這種運行機制作為骨幹,創造出一座不折不扣的「新興企業城鎮」。
2018年5月時,台灣行政院設立地方創生會報(由行政院長親自招集),政府也在同一時期開始檢討相關政策的實行事宜。雖然台灣未來必須針對國土、都市、人口、財政構造等特性來擬定地方創生對策,但整個計畫若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台灣如何在境內打造出國際級的都市核心,將會是最重要的政策課題。本書希望在台灣境內環境、都市特性的基礎上,能為台灣的地方經濟樞紐政策貢獻一份心力,同時也期許台灣各地方城鎮都能構築出自立共生型都市的經濟體制。
  推薦序一 尋找獨特的DNA,在地方生根 陳美伶推薦序二 共同面對人口失利的年代 曾旭正推薦序三 期望臺灣的中小都市能和全世界接軌 山崎亮作者序前言
序章 2030年的地方狀況與地方經濟樞紐的重要性2030年的地方狀況:因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所陷入的負面循環地方與都市都必須力圖改變地方創生的關鍵在於「地方經濟樞紐」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處方箋以能夠永續發展的地方創生為目標
第一章 亟需打造都市及地方的新範本1都市與地方相互依存構造的弊害2地方經濟樞紐和廣域都市圈打造新國土雛形的重要性全球協作的舞臺:廣域都市圈牽動地方圈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1)地方經濟樞紐的概念(2)德國的地方經濟樞紐案例1 雷根斯堡:與國際企業的產業鏈合作,進而創造地域商機案例2 愛爾朗根:與國際企業一同進行研究開發、合作,並創造新興產業案例3 海布隆:有力企業創造出人才輩出的商業合作環境(3)讓都市充滿活力的必要條件3重新建構日本的地方經濟樞紐生產性較高的都市特徵具有地方經濟樞紐潛力的都市(1)隨企業決策而被設置複數部門的都市(2)能在日本及世界誇耀的產業集中都市日本實現地方經濟樞紐的必要條件(1)構成地方經濟樞紐的要素(2)與各種要素聯繫的3種合作模式4想成為地方經濟樞紐時所需的觀念運用各種戰略和真正的地方經濟樞紐產生聯繫(1)評價當地是否具有成為地方經濟樞紐的潛力(2)將實現地方經濟樞紐的施政集約化實現地方經濟樞紐需要有中長期的戰略
第二章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7項處方箋1邁向地方經濟樞紐再生地方經濟樞紐的DNA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關鍵角色(1)知名製造產業的總公司、研究開發功能(2)宣傳當地中堅、中小企業品牌的功能(3)觀光功能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相關團體2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步驟與處方箋【處方箋1】將大企業召回(回歸國內、回歸地方)【處方箋2】增加GNT企業【處方箋3】將再生劇本形象化【處方箋4】篩選並聚積地域資源,以求差異化【處方箋5】追求附加價值【處方箋6】鎖定特定部門,使其獲得提升【處方箋7】在賺取資金上多下點功夫3形成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課題編織流傳百年的企業故事和相關機構進行合作的課題(1)重新整合大都市圈和地方圈的關係:建構自立共生模式(2)地方資源管理(3)培養下一代人才
第三章 以永續性為目標的地方創生1靠產學官金合作重新建構地方創生主體攻守兼備的地域經營(1)採取攻勢的經營:增加財富,強化賺錢的能力(2)採取守勢的經營:維持地域的經濟活動,生活運作以都市(圈)為對象的地方資源管理2地方資源管理攻守和經營雙管齊下國外以地方資源管理為主體核心的案例案例1 位於英格蘭的LEPs組織:發揮振興產業、基礎設施戰略的功能案例2 德國商會:經濟政策的指揮中心案例3 公共事業公司:設立可以和地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設施公司案例4 基礎設施聯合企業(洛依納基礎設施集團):企業自行經營公共基礎設施以複合式經營促進官民合作從公共事業公司的倒閉探討複合式經營應當解決的問題從國外案例中所能看出的「攻守」合作、循環的效果3日本實現地方資源管理的可能性實現地方資源管理的形象(1)將經濟團體改變為「創造工作機會」的組織(2)將公營企業改變為「創造都市基礎」的組織(3)探討如何才能讓主體擁有「攻守兼備」的實力地方資源管理的經營手法(1)隨著地域主體的參與讓地方創生戰略具體化(2)以PDCA循環讓經營視覺化(3)培養中長期的下一代人才如何實現地方資源管理4結語:讓地方創生永續經營
附錄 地方經濟樞紐相關企業列表參考文獻
  序章2030年的地方狀況與地方經濟樞紐的重要性
2030年的地方狀況~因為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所陷入的負面循環~由於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等人口變化的影響,日本社會在2030年非常有可能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如圖表0-1,其中所要表達的就是這類問題在互相連鎖時將對社會產生出「負面循環」(註1)。
此循環在地方上所造成問題,青年階層持續往大都市(特別是東京地區)移居的當下,若不立刻遏止人口減少、20~39歲女性大幅減少等問題,地方城鎮將會面臨消滅的危機(註2)。
因此,地方在擬定防止人口減少的對策中,就該馬上解決少子化和東京一極集中現象(資源流向過度重視東京現象)的問題。尤其我國目前以「地方創生」、「城鎮、居民、工作與創生」為主題,展開一連串長期規劃及各種綜合面向的都市再造計畫。
此外,最近我國和地方政府也開始提出各種地方創生方面的提案。例如富山和彥先生的《為何再造日本都市的契機在於地方經濟》(PHP新書)和藻谷浩介先生的《集落資本主義》(角川one21)。前者的著作更有「L世界中的緊湊都市理論化」,而後者提出「集落資本主義」的主張中,也發表出「地產地銷型產業」的研究,因此即使是已經出現少子高齡化的地方城鎮、小集落,也有機會產生頗具魅力的再興籌碼。
雖說如此,但東京一極集中現象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雖然上述研究多少能讓外移至大都市的人們更願意留在當地工作,但對於阻止地方小鎮即將消失的問題,還是難以在根本上獲得解決。有鑑於此,增田寬也先生在《地方消滅》(中公新書)中,主張地方政府的政策必須落實防止居民移居到都市的「防堵機能」。
地方與都市都必須力圖改變為了讓日本社會順利遠離負面循環,不管地方或大都市都要有一個能當作城鎮再生的最佳範例。因此本書將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
所謂的「地方經濟樞紐」能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具體來說,就是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註3)。
另一方面,「廣域都市圈」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目前實現「廣域都市圈」這種概念的都市已經有倫敦、新加坡等先例,但這些都市本身就已經有許多日本以外的外籍人士居住,而且也有屬於自身的經濟活動。此外,那些已形成大都市圈的先例除了在規模上較為廣大之外,環境在本質上也產生出和原本樣貌截然不同的空間。
以上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得以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地方創生的關鍵在於「地方經濟樞紐」而在推廣地方創生的同時,我們最想強調的是「地方經濟樞紐再造城鎮」的重要性,這可以讓地方的中核都市作為地方經濟樞紐而達到城鎮再生。只要中核都市能改變為「地方經濟樞紐」的型態,並發揮出防止人口外移的「防堵機能」時,就能緩和東京一極集中現象,進而遏止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社會問題。
那麼,什麼樣的都市能實現地方經濟樞紐的概念呢?在第一章中,我們將會具體介紹地方中核都市在擁有下列資源和機能的同時,不但能發揮防堵人口外移的效果,而且也有潛力成為其他中核都市、市町村的中心,進而群聚為都市圈。
●可立足於世界的經濟資源●在經濟上形成商業中樞,以及擁有地方性的支援功能●能獲得外匯的產業及服務產業●能防止人才外流的優質都市、居住基礎設施
在這裡,我們先以德國的雷根斯堡、愛爾朗根,這兩座擁有以上各點的都市為例。在這兩座都市裡,①不但擁有德國大企業總公司的經濟實力及研究開發產品的機能②產、官、學三方合作,有利於持續產生新創企業③由於有能力長期培育必要人才,所以能成為強固的產業集散地。
地方經濟樞紐不只能吸引大企業,還會有很多中小企業、新創企業能拓展國際市場,同時也能促進人、物、財、資訊、智慧資產活性化。此外,在產業集散地政策上能具體實現地區產業發展及城鎮再生的願景,地方行政、大學、研究機構也能受到政府的配套政策的保護。如此發展下,當然能培養部分中堅企業在特定領域中取得世界級的領導地位,或是讓中小企業成長為一線等級的大企業。
只要能打造出富有魅力的地方經濟樞紐,年輕的優秀人才自然就難以外流到其他地區。相反地,也越來越能吸引都市圈的人才主動前往小城鎮工作。如此一來,就等於為地方城鎮打造出一道防止人口外流的壩體。
其實,我們可以將地方經濟樞紐視為「日本城鎮再興政策」或「拓展國際市場政策」,並實現「以世界知名地方資源賺錢的地區」的機制。此外,富山先生曾提倡的「由地方城鎮構築出G世界」主張中也有相同概念。
然而問題在於地方經濟樞紐的概念若要以地方創生為最終目標時,地方就必須全面性地進行地方經濟樞紐式的經營方法。
地方經濟樞紐再生的處方箋前文我們雖然列出形成地方經濟樞紐前必須讓城鎮擁有四項機能,然而城鎮即使擁有許多機能,在成為地方經濟樞紐方面仍嫌不足。那麼,若有不足又要如何完善地方經濟樞紐的形成計畫呢?對此,我們在第二章還有數項堪稱解決這個問題的「處方箋」。
在第二章裡,本書將介紹較具代表性的「七項處方箋」,並且以國內事例作參考,一一介紹他們是如何讓城鎮往成為地方經濟樞紐的方向邁進。
●企業回流策略(讓出走的企業回歸國內、地方)●增加國際級稀有產業(GNT)企業●將城鎮再生的劇本形象化●從聚集和遴選中將地域資源做出差別化●追求城鎮的附加價值●突破設定好的重點程序●認真經營無償資源
而在第二章的最後,本書將客觀審視每個處方箋的可行性,探討其中「該實現化的課題」,精實地導出「長期經營地方創生」的結論。
以能夠永續發展的地方創生為目標雖然目前地方創生的概念尚未受到各界關注,不過地方創生的目標是在2060年完全所有城鎮發展。因此,地方創生的工作不是短期性的計畫,而是要在地方持續性的長期發展,而這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及的永續經營課題。
因此在第三章中,本書將分析地方中樞、中核都市以地方經濟樞紐的概念運行時,該如何對其進行管理。主要重點為:①以各自的規劃(地方經濟樞紐政策)成長、發展②以城鎮的主要經濟來源實現永續經營③培養民間企業以獲得相應的產業技能④為當地培養次世代專業人才。
同時本書也會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從國家、地方的政策裡所歸納的相關改革願景。還有以民間企業為主,為當地擬定商業政策、多樣化的商業投資、商業復興等等各項計畫,在洞悉未來發展並進行經驗交流的同時,也能為有心再造城鎮的人們提示出建造地方經濟樞紐的參考。
在實現「地方創生」的道路上,我們將會遭遇許多必經的抉擇。地方政府要重建以往的人口規模時,也需要從小規模集落一步一腳印地經營,培養出不輸給東京等大都市的活力,進而讓人口量逐漸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本書的目標就是讓地方城鎮成為一個有經濟自立能力,並且備有許多必要都市機能的都市圈。
(註1)引用自野村綜合研究所《創造知識資產》(2015年5月號)「消費者想要的2030年之日本社會」。(註2)增田寬也編著《地方消滅》(中公新書,2014年)。(註3)神尾文彥「都市與地方的自立共生模組與『地方經濟樞紐』的構築(1)」《NRI緊急提案-地方創生》Vol.1,2015年2月18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