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浪漫主義地理學 : 探尋崇高卓越的景觀 = Romantic geography : in search of the sublime landscape

  • 點閱:228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再思人地關係:地理,講的不僅是景觀,更是人性與大地的互動。 .浪漫主義精神:探求,是浪漫主義的核心,也是地理學的願景,浪漫主義地理學,傾向講述廣闊的地域,揭示人們所不自知的熱望和恐懼、勇敢和貪婪。.享譽國際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經典作品:段義孚是西方地理學界代表性學者,本書為其學問精華。一種既大膽想像,卻又基於現實的學問。探尋無法言說的神祕之物,超越尋常的可能性,這是浪漫主義地理學的主題。對於生存來說,地理學很有用處,確實是必不可少。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到哪裡去尋找食物、水、和棲息之地;在現代世界,所有人必須努力,使地球――我們的家――適於居住。但是在今天,很多地理著作中缺少戲劇。地圖、資料、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卻沒有豪俠之舉,沒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久之前,地理學還是浪漫的。英勇的探險家到難以進入之地去冒險――海洋、山嶽、森林、洞穴、沙漠、和極地的冰原――為了無法清晰表達的原因去檢驗自己的忍耐力。為什麼攀登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因為它在那裡」。由於檢驗地理學的道德性、普遍性、哲學性,以及詩歌般的潛力和含義,段義孚深化了這個領域,因而享譽全球。在本書中,他繼續討論這些廣泛的思想,正是這些思想使他躋身於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地理學家之列。在行文精緻的字裡行間,段義孚思索人類的一個傾向,在有些文明中這種傾向比在其他文明中更強烈,即人們力圖擺脫基於常識的中庸之道,信奉諸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如此一來,勇於冒險的人們便皈依一些地理環境,這些環境並不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甚或於美滿舒適的生活),卻迎合他們性格中熱烈浪漫的渴望。《浪漫主義地理學》是對人類精神的讚頌,可以使我們提升到高處,但是也使我們陷入深淵。

.再思人地關係:地理,講的不僅是景觀,更是人性與大地的互動。 .浪漫主義精神:探求,是浪漫主義的核心,也是地理學的願景,浪漫主義地理學,傾向講述廣闊的地域,揭示人們所不自知的熱望和恐懼、勇敢和貪婪。.享譽國際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經典作品:段義孚是西方地理學界代表性學者,本書為其學問精華。一種既大膽想像,卻又基於現實的學問。探尋無法言說的神祕之物,超越尋常的可能性,這是浪漫主義地理學的主題。對於生存來說,地理學很有用處,確實是必不可少。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到哪裡去尋找食物、水、和棲息之地;在現代世界,所有人必須努力,使地球――我們的家――適於居住。但是在今天,很多地理著作中缺少戲劇。地圖、資料、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卻沒有豪俠之舉,沒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久之前,地理學還是浪漫的。英勇的探險家到難以進入之地去冒險――海洋、山嶽、森林、洞穴、沙漠、和極地的冰原――為了無法清晰表達的原因去檢驗自己的忍耐力。為什麼攀登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因為它在那裡」。由於檢驗地理學的道德性、普遍性、哲學性,以及詩歌般的潛力和含義,段義孚深化了這個領域,因而享譽全球。在本書中,他繼續討論這些廣泛的思想,正是這些思想使他躋身於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地理學家之列。在行文精緻的字裡行間,段義孚思索人類的一個傾向,在有些文明中這種傾向比在其他文明中更強烈,即人們力圖擺脫基於常識的中庸之道,信奉諸如光明∕黑暗、高∕低、混亂∕形式、頭腦∕身體這類兩極化的價值觀念。如此一來,勇於冒險的人們便皈依一些地理環境,這些環境並不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甚或於美滿舒適的生活),卻迎合他們性格中熱烈浪漫的渴望。《浪漫主義地理學》是對人類精神的讚頌,可以使我們提升到高處,但是也使我們陷入深淵。 段義孚 Yi-Fu Tuan享譽國際的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華裔美國學者。於一九三○年出生於天津,先後在南京、上海、昆明、重慶等城市住過,十一歲時隨全家離開重慶,去了澳大利亞,在英國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美國加州伯克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地理系萊特―維拉斯(J. K. Wright and Vilas)榮譽退休教授。在地理學理論、園林建築、文學、宗教等研究領域都做出過舉世矚目的貢獻。他關注人的問題、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見解發人深省,因而被公認為「擁有超自然靈魂的正義之聲」。曾獲眾多榮譽,包括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古根漢基金獎、美國地理學會授與的地理學傑出貢獻獎等。著作豐富,代表作品包括《逃避主義》(Escapism)、《恐懼》(Landscape of Fear)、《戀地情結》(Topophilia)、《人本主義地理學》(Humanist Geography)、《道德與想像》(Morality and Imagination)、《美好生活》(The Good Life)、《人之美德》(Human Goodness)等。 譯者簡介 趙世玲北京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學士和碩士,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歷史學博士,曾任教加拿大阿薩巴斯卡大學(Athabasca University),現不再教書,從事翻譯為業。曾出版英文著作:Intellectual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Radical Education during the  Rising Age of Communism in China from 1920-1949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17) 以及關於教育、婦女、和勞工問題的文章。中文譯著包括《世界與東亞時間中的明清變遷, 上卷: 從明到清時間的重塑》(趙世玲譯,趙世瑜校,三聯書店, 2009)等數種。
  致謝序曲第一章 兩極化的價值觀念黑暗與光明混亂與形式低與高人類的身體身體,房屋,和空間社會地位頭腦相對於肌肉第二章 地球及其自然環境地球和太陽系 山嶽 海洋森林沙漠冰插曲 豐饒美滿但卻平淡無奇第三章 城市將天庭搬到地上斬斷與農業的紐帶文明化冬季征服夜晚底層世界光明――字面意思和象徵性含義黑暗――字面意思和象徵性含義私人偵探第四章 人類唯美主義者英雄聖人尾聲注釋 序曲將「浪漫」和「地理學」相提並論似乎用詞矛盾,因為在如今的世界上很少有人認為地理學是浪漫的。腳踏實地、講述常識、地理學為生存所必需。是的——但是有何浪漫可言?不過在一個時代,在不太久遠的過去,當地理學還頗具魅力時,人們認為這門學問是浪漫主義的。那是一個英雄探險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探險者以地理學家而為人所知,他們擅長勘測與繪圖。當他們的冒險見諸於報端,人們爭相效仿,交口稱頌。同伊莉莎白一世(El i z abe th I)和甘地(Gandhi)一樣,有關大衛.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和歐尼斯特.薛克頓(Ernest Shackleton)的影片同樣能轟動一時。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都發軔並參與了偉大的事件。但是,這些真是地理事件嗎?有關大衛.李文斯頓在非洲探險的敘事難道不是歷史,而非地理嗎?雖然這兩門學問千差萬別,但是在院校中歷史和地理卻往往列在一起,同時講授。歷史和地理差別何在呢?歷史學講述娓娓動聽的故事,地理學不講故事。美國內戰的歷史充斥著著名人物和戲劇性事件,騎士風度屢見不鮮,這正是浪漫傳奇的核心所在。與此相反,美國內戰地理學可能傳授知識,很有用途,但是並不激動人心。歷史書當然也可能枯燥無味。但是起碼能將它們稱之為「浪漫」,因為歷史是附加之物,是錦上添花,與文明的存在和延續並非休戚相關。拿印度來說,印度是一個由精采的神話和傳說傳承的偉大文明。它們同歐洲和中國所知的歷史並不相同。在另一方面,為了延續,所有社會——不論原始社會還是高度發達的社會——都必須有關於地形地貌的或多或少系統性知識。歷史中也有歷史傳奇,這是沃爾特.史考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所開創的流派。但是,對於是否存在地理傳奇這個問題,除了有關地理大發現的故事,大多數人都無以作答。這樣看來,有關「浪漫主義地理學」的想法——一種既大膽想像,卻又基於現實的學問——似乎自相矛盾。但是,浪漫主義地理學能夠存在嗎?我們是否能夠據理力爭,說既然人類生活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由激情所驅動——由一種知其不能為而為的欲望所驅動,所以我們需要浪漫主義地理學嗎?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答覆是肯定的。在本書中我會闡述我的理由。但是在此之前,我需要解釋幾個基本概念。第一,先解釋「浪漫主義的」或是「浪漫主義」這個詞。這個詞指一套並無嚴格界定的思想或是價值觀,興起於一七八○年至一八四八年的歐洲。因為這些思想或是價值觀本身模糊不明,常常彼此矛盾,精確的日期會使人誤入歧途。休姆(T. E. Hulme)認為浪漫主義在本質上超越日常,信奉人類可以達到盡善盡美。雅克.巴贊(Jacques Barzun)談論浪漫主義藝術家的性情,他概括的特點是:「崇拜精力、道德熱情和卓絕的天賦,認可人性中偉大相對於卑鄙,權力相對於苦難的明顯差異。」浪漫主義與有關卓越崇高以及神祕怪誕的思想重疊交錯,卓越怪誕又和西方想像中一種稱之為頹廢的形式(decadent, 1880-1900)彼此呼應。所有這四種特徵——浪漫、卓越、怪誕和頹廢——都是對生活之規範,對穩定之理想的反叛。然而,地理學的大要是關於生活之規範。當地理學家注意到變化,他們將變化歸之為宇宙間的力量所為。哪怕是暗示說超越日常的渴望或達到人類完善的誘惑可以發揮作用,也會使著作喪失學術嚴肅性,被歸之於傳奇一類。地理學寫作當然可以展示「道德熱情」,巴贊認為這是浪漫主義的一個特性。但是這種熱情——這種熱烈——往往是譴責,而非推崇,是對資本主義的犀利批判,而非對社會主義的熱烈頌揚。最後,巴贊所謂的浪漫氣質是在偉大和卑鄙,權力與苦痛之間的掙扎。當代地理學家的著作很少表現出這種浪漫式苦苦掙扎的痕跡。不僅是由於地理學科的盲點,才造成了地理學家的想像和工作中所缺失之物。這反映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一種反浪漫主義情緒。其證據是,像環境論(environmentalism)、生態學、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生存這類保守務實的概念不僅在學術界,而且在整個社會都極為流行。雖然提出的問題和使用的詞彙各不相同,可是既然都力圖使地球成為一個穩定的、可居住的家,他們的研究都可被歸類為「家政學」(home economics)。雖然家政學對於人類的安居樂業既用處多多,又不可或缺,但是這類研究無法使人激情澎湃,精神振奮:這不是浪漫主義式的學問。在感情、想像和思維中,浪漫主義傾向於極致。它追求的不是賞心悅目或者古典式的美輪美奐,而是卓越崇高以及混合其中的令人迷醉和令人膽寒,是高度和深度。但是,將相反的觀念推向極致是發達社會或是發達文明所特有的奢侈之物。在發達社會中,高度經濟安全感使大家看重個人,即便此人離經叛道,與眾不同。世界上存在很多文明。阿諾德.湯恩比(ArnoldJ. Toynbee)認為有十幾種到二十種文明。但是只有在西方文明中,發展了一種可被稱為浪漫主義的,有關世界的思維和感覺方式。因此這本書中講述的主要是西方世界。不僅如此,書中談到的多是二十世紀以前的一百年左右。因為自從一九○○年,有關高尚傳奇的理念已日益被關於民主及普通民眾的理念所取代。但是在通俗文化中,浪漫主義仍然佔有一席之地。在轟動一時的電影中,騎士身著閃閃發亮的盔甲,或勇救美女,或尋找耶穌基督最後晚餐時所用的聖杯(Holy Grail)。嚴肅文化認為這種傳奇淺薄幼稚。但這類傳奇潛移默化地持續影響著甚至那些高雅世故之輩,影響他們對自然、環境、社會及政治的想法和感覺。他們無法不受影響。因為在浪漫主義中,實際上在所有人類的欲望、誘惑和渴望中,都潛伏著兩極化的價值觀念。至少在想像中,這些觀念的存在引誘人們超越常規走向極致。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