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十三俠學習單-1
七劍十三俠學習單-2
什麼叫有情有義?什麼會讓你熱血沸騰? 就是 《 七劍十三俠 》 ! 他們的故事即將震撼你的世界!
徐鳴皋從小就盼能習得劍仙奇術,人稱「賽孟嘗」的他,門下食客有數百之眾。天緣湊巧,來投的食客海鷗子是遊方道士,海鷗子傳遞徐鳴皋劍術之後,便與道友六人相會,他們號稱「七子」, 都是劍仙一流人物。當時另有「十三生」, 與七子為同道好友,二十人平時都萍蹤浪跡,遨遊天下,在江湖上行俠仗義。
徐鳴皋和眾弟兄一起大鬧鶴陽樓擂臺、擊敗金山寺的非非和尚,還遇上巨蟒。 明朝武宗年間,寧王宸濠造反, 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卻遇上了會施展妖法的兄妹余半仙和余秀英,他們的命運會如何呢?七子十三生可以順利斬妖除魔,擺平寧王的叛亂嗎?
七劍十三俠學習單-1
七劍十三俠學習單-2
什麼叫有情有義?什麼會讓你熱血沸騰? 就是 《 七劍十三俠 》 ! 他們的故事即將震撼你的世界!
徐鳴皋從小就盼能習得劍仙奇術,人稱「賽孟嘗」的他,門下食客有數百之眾。天緣湊巧,來投的食客海鷗子是遊方道士,海鷗子傳遞徐鳴皋劍術之後,便與道友六人相會,他們號稱「七子」, 都是劍仙一流人物。當時另有「十三生」, 與七子為同道好友,二十人平時都萍蹤浪跡,遨遊天下,在江湖上行俠仗義。
徐鳴皋和眾弟兄一起大鬧鶴陽樓擂臺、擊敗金山寺的非非和尚,還遇上巨蟒。 明朝武宗年間,寧王宸濠造反, 他們一路過關斬將,卻遇上了會施展妖法的兄妹余半仙和余秀英,他們的命運會如何呢?七子十三生可以順利斬妖除魔,擺平寧王的叛亂嗎? 張博鈞
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班,目前在師大、世新、行天宮社會大學等機構和大家教學相長。博論鑽研於詞,但因性喜小說,所以經常撈過界。尤其喜歡將各領域知識融進故事情節,豐富人物特色、故事情節的作品,比如曹雪芹的《紅樓夢》,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比如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燕子》之類的作品。星座是射手座,卻沒有一點冒險犯難的精神,倒是有射手座莽撞的天真。喜歡冬天的寒冷,討厭夏天的悶熱,喜歡喝茶的悠閒,也喜歡喝咖啡的從容,喜歡讀詩,也喜歡讀詞,……,還有其他喜歡的,一時想不起來。 作者的話
最初,最初,在那個電腦介面還處於2D畫面的時代,網路還需要透過數據機撥接連線,並且與家用電話同占一條線路,光纖和wifi根本還不存在,畫質、解析度什麼的都尚未被苛求,甚至電腦才剛剛要從Dos轉向Windows系統。這時,角色扮演遊戲《仙劍奇俠傳》的橫空出世,不知道讓當年多少少年少女為之風靡不已,為了完整李逍遙和趙靈兒的愛情冒險,鎮日守在電腦前,闖過一個又一個關卡,一步步來到故事的結局。
結合了神話、道術、武俠、劍仙、文學等諸多元素,造就了《仙劍奇俠傳》驚人的成功,於是有了後來的外傳和《軒轅劍》。那些如今看來顯得相當粗糙的遊戲畫面,不知不覺間已成為存留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的年少回憶,而新的劍仙故事依舊不斷地在被訴說著,從前幾年的《花千骨》、《誅仙》、《青雲志》,一直到今年喧騰一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些結合了神仙、法術和武俠的故事從未斷絕過。
或許,不論在文學或是電玩的世界裡,我們總是渴望不同於尋常的生活,所以在西方有《哈利波特》、《魔戒》之類的奇幻作品,而在華語世界則一直有著仙俠神魔,諸般元素共陳的奇思妙想。遠從六朝志怪以來,對異世界的想像與好奇,一直都是小說的重要核心。六朝志怪記錄了多種多樣光怪陸離的妖異現象,但大多只是零碎記載,缺乏文采。唐傳奇則在志怪小說的基礎上,進一步「假小說以寄筆端」,雖是傳奇,實則寄寓的是現實世界的諸多感慨。
此後,小說中的奇幻世界越發浩翰,想像越出越奇,於是我們有了《西遊記》、《封神榜》、《聊齋誌異》,越到後來,單純的武俠或神怪世界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獵奇的心裡,於是創作者推陳出新,將各種題材的小說匯於一爐,多種願望,一次滿足,因此有了《七劍十三俠》這類劍俠故事的出現。時間流轉至當代,因應讀者群眾的變化,以及讀者心理的轉變,在傳統敘事中多以家國為重的仙俠故事,轉而加入愛情的元素,側重個人生命的成長與變化,家國色彩因此淡化了許多,從而開展出不同既往的敘事模式。
「想像」一直以來都是文學的生命之源,詩詞歌賦是如此,小說戲曲更是如此。因為有大膽的「想像」才能讓文學之渠保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也因為有「想像」的存在,各種題材和體裁的界限才能被打破,豐富了文學世界的多樣面貌。但單單只有「想像」容易淪為空想,其實不足以成事,還必須有足夠的積學相襯,此呼彼應,才能有化學變化產生。正如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並重不僅僅是儒家成聖修養所必須,也是研究、創作的不二法門。想想看,若是沒有世情小說、才子佳人小說以及歷代文學的種種養分,曹雪芹如何寫得出曠古絕今的《紅樓夢》?同樣的,若是沒有前代志怪、神魔、英雄、歷史各種題材的積累,劍俠小說也不可能憑空出現。所有的「創新」必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能有那瞬間閃過,劃破黑夜的燦爛火花,文學是如此,科學也是如此。
曾經有一句知名的廣告詞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一語道破科技發展的規律。同樣的,文學的發展也離不開「人」,創作者是人,閱讀者是人,批評家也是人,因此文學的創作與評賞就不可能離開「人」的因素。不管是東方的神魔、仙俠小說這樣架空時代,充滿虛構想像的故事,或是像西方外星人、機器人、吸血鬼、殭屍到處跑的科幻、奇幻故事,到最後都必須歸結到「人」的身上,儘管主角不是人,敘述的也不是人的世界,但講的終究是人情物理,正如前人對唐傳奇的評語,「作意好奇,假小說以寄筆端」。不論小說內容如何荒誕不經,最終映射的都是我們對現實人世的不滿與期待,也之所以,《西遊記》和《聊齋》寄寓著作者的深重情感,也因此取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在這點上,當代的華語奇幻文學,或許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 楔子第一章劍仙第二章不平第三章出逃第四章金山第五章遇妖第六章聯防第七章招魂第八章迷魂第九章剿匪第十章造反第十一章陷陣第十二章借寶第十三章除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