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書包裡的美術館 : 為教科書注入美感細胞 = Aesthetic textbook project

  • 點閱:35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年輕世代立志改變社會的奮鬥歷程記錄。
*由教科書看台灣社會問題,號召全民一同面對體制內環環相扣的問題,凝聚共識齊心改變,以眾人之力推動社會改革。
*打開讀者對「美感」與「教科書」的想像,並藉「不考試」之後就被丟在一旁的課本提醒讀者:教育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應受大到眾更多重視。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如果你也相信改變,請和我們由紙頁間一同仰望星空。
12,760 小時,這是從國小到高中十二年下來,升學制度裡的每個台灣學生要和教科書相處的時間。課本除了做為知識的載體之外,還能承載些什麼?
2013 年,反媒體壟斷、反強拆迫遷、抗議軍法不公的一年,青春熱血躁動不安的一年。這一年,三個剛完成海外交換計劃的柏韋、慕天和宗諺,一邊回味著在異鄉受到的視覺洗禮,一邊思考著如何讓大家與美時時相處,再造台灣美感教育。他們反覆研究,決定由不分貧富城鄉人手一本的教科書做起,讓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小小課本承托起這個大大理想。
這三個年輕人發起了「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希望利用多元的課本視覺設計,培養孩子對美的各種想像。經過四年多的探索,他們看穿理想與現實間的層層迷霧,爬越過體制內相互牽制的重重阻隔,在不斷跌倒與站起中踩出改變的腳步,讓教科書化身美術館,告訴世界「美」與「教科書」的無窮可能。
如果台灣學子能浸淫在不同視覺語言中,那我們是否就能學會用更豐富的姿態表達自我?如果社會裡人人同心求變,那我們是否就可以逆推被稱為「現實」的巨輪?美感細胞要藉著再造教科書推動全民的美感教育,也要藉記錄這段歷程,把改變的種子撒進台灣每一個角落。

吳思瑤 立法委員
林大涵 貝殼放大執行長
柯文哲   臺北市市長
柯華葳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許毓仁 立法委員、TEDxTaipei 創辦人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聶永真 設計師
蘇仰志 雜學校創辦人
_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當美學在教科書中被實踐,孩子可以是與生俱來的藝術家。
──吳思瑤/立法委員
懂得如何欣賞美,是走向世界前最該學會的語言。
──林大涵/貝殼放大執行長
我在2015年邀請柏韋和慕天來 TEDxTaipei 分享他們在進行的美感教科書計劃,當時對於他們這個充滿熱情,想要用美感設計來改變教育的團隊感到欽佩。
幾年下來,他們不但在這條路上繼續堅持,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社會實驗。
如果說,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僵化的教育制度是把我們困住的框框,美感教科書計劃正在一步步把我們從框框中解放出來。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創業的題目是去解決一個自己看到的社會問題。很高興美感細胞帶領我們看到教育創新的可能性,而每一個孩子們拿到書時的喜悅與微笑是最棒的回饋。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 創辦人
與美感細胞團隊並肩走在「為教育創造更美的風景」的路上,轉眼也好幾年過去了。對於他們,我從崇拜、到理解、到感動,不只是因為他們的成功,更是因為在碰到種種挫折後,他們不僅沒有怪罪一個「大魔王」,還用更大的力氣捍衛初衷。這本書中,滿溢著這份珍貴的真誠與勇敢,能夠為他們推薦,是我的榮幸,與有榮焉!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如果要我選台灣青年世代參與社會創新的典範,第一個在腦海中出現的就是「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他們不僅是台灣青年世代的整體價值觀的縮影,也是只會發生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之光!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年輕世代立志改變社會的奮鬥歷程記錄。
*由教科書看台灣社會問題,號召全民一同面對體制內環環相扣的問題,凝聚共識齊心改變,以眾人之力推動社會改革。
*打開讀者對「美感」與「教科書」的想像,並藉「不考試」之後就被丟在一旁的課本提醒讀者:教育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應受大到眾更多重視。

「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一座美術館。」
如果你也相信改變,請和我們由紙頁間一同仰望星空。
12,760 小時,這是從國小到高中十二年下來,升學制度裡的每個台灣學生要和教科書相處的時間。課本除了做為知識的載體之外,還能承載些什麼?
2013 年,反媒體壟斷、反強拆迫遷、抗議軍法不公的一年,青春熱血躁動不安的一年。這一年,三個剛完成海外交換計劃的柏韋、慕天和宗諺,一邊回味著在異鄉受到的視覺洗禮,一邊思考著如何讓大家與美時時相處,再造台灣美感教育。他們反覆研究,決定由不分貧富城鄉人手一本的教科書做起,讓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小小課本承托起這個大大理想。
這三個年輕人發起了「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希望利用多元的課本視覺設計,培養孩子對美的各種想像。經過四年多的探索,他們看穿理想與現實間的層層迷霧,爬越過體制內相互牽制的重重阻隔,在不斷跌倒與站起中踩出改變的腳步,讓教科書化身美術館,告訴世界「美」與「教科書」的無窮可能。
如果台灣學子能浸淫在不同視覺語言中,那我們是否就能學會用更豐富的姿態表達自我?如果社會裡人人同心求變,那我們是否就可以逆推被稱為「現實」的巨輪?美感細胞要藉著再造教科書推動全民的美感教育,也要藉記錄這段歷程,把改變的種子撒進台灣每一個角落。

吳思瑤 立法委員
林大涵 貝殼放大執行長
柯文哲   臺北市市長
柯華葳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許毓仁 立法委員、TEDxTaipei 創辦人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聶永真 設計師
蘇仰志 雜學校創辦人
_聯合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當美學在教科書中被實踐,孩子可以是與生俱來的藝術家。
──吳思瑤/立法委員
懂得如何欣賞美,是走向世界前最該學會的語言。
──林大涵/貝殼放大執行長
我在2015年邀請柏韋和慕天來 TEDxTaipei 分享他們在進行的美感教科書計劃,當時對於他們這個充滿熱情,想要用美感設計來改變教育的團隊感到欽佩。
幾年下來,他們不但在這條路上繼續堅持,更重要的是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社會實驗。
如果說,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僵化的教育制度是把我們困住的框框,美感教科書計劃正在一步步把我們從框框中解放出來。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創業的題目是去解決一個自己看到的社會問題。很高興美感細胞帶領我們看到教育創新的可能性,而每一個孩子們拿到書時的喜悅與微笑是最棒的回饋。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 創辦人
與美感細胞團隊並肩走在「為教育創造更美的風景」的路上,轉眼也好幾年過去了。對於他們,我從崇拜、到理解、到感動,不只是因為他們的成功,更是因為在碰到種種挫折後,他們不僅沒有怪罪一個「大魔王」,還用更大的力氣捍衛初衷。這本書中,滿溢著這份珍貴的真誠與勇敢,能夠為他們推薦,是我的榮幸,與有榮焉!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 創辦人
 
如果要我選台灣青年世代參與社會創新的典範,第一個在腦海中出現的就是「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他們不僅是台灣青年世代的整體價值觀的縮影,也是只會發生在我們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之光!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張柏韋、陳慕天、林宗諺畢業於交通大學,三個既非設計背景、亦非教育專業的門外漢,大學時因緣際會分別到訪一趟歐洲後,萌生了讓台灣更美的想法,於2013年開始推動「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
張柏韋/交大人社系畢業,因自身科系與工程背景的學校有很大的反差,養成很綜合的興趣,試圖用人文的視角看待新的事物,希望有一天幫台灣找到自己的樣子。想去西藏旅行,因此養了一隻叫拉薩的貓。
陳慕天/交大機械系畢業,有著一顆熱愛想東想西的腦袋,堅信每件事情都有改變的可能。大學時參加YEF計劃參訪歐洲,透過外面的世界反觀台灣後,種下了心中要讓台灣更美更好的種子。小時家裡養了隻琥珀色的貓叫球球。
林宗諺/交大電機系畢業,但心裡住著一個攝影師,喜愛紀實攝影、喜歡觀察人。瑞典交換學生的經驗開啟了人生未知的另一條道路,投入影像的世界。希望透過影像提醒、保存、珍藏寶貴的時刻。一直很想養一隻全黑的貓,但目前都無法實現。
「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ell/ 〈前言:如果你相信改變〉
這一切都開始於2013年九月,交通大學裡一間不起眼的男生宿舍。交通大學位於新竹一下交流道的山坡上。身在一所宅文化的代表校,距離所有的熱鬧,都有一段不短的路程。男子八舍216號寢室,房間的空間很窄,像很多的大學生宿舍一樣,四張大床中間只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空地,三個人坐在一起都略顯擁擠。大學生的我們,沒有華麗如同電影場景般的咖啡廳或酒吧,這個想法的萌芽就在我們單調普通的宿舍裡。我們三個大學生,妄想對生活做出一點點改變。2013年是躁動的一年,從年初的反旺中媒體壟斷,到七月的洪仲丘事件,30萬人走上凱道;八月大埔強拆案發生,學生與怪手的畫面常駐新聞版面;到九月馬王政爭赤裸的上演,對生活中的不滿與不公,默默地長出整片的荒煙蔓草。十一月一日,齊柏林導演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正式上映,透過空拍機,台灣人終於再次看到我們珍愛的土地──她的美麗令我們驕傲,但同時那些傷痕累累也格外令我們憤怒與心碎,一股渴望改變的情緒,充斥台灣人的心。當時的我們並未察覺,但回頭看,那時的社會氛圍確實感染了我們。這段故事,要從那年前半年的日子說起。2013年的春天,我們三人各自到了不同國家做交換學生。對於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交換學生是生命中美好的體驗,這段時間的遠行,給的不只是視野上的經驗與精彩,更多的是一種對自己乃至於國家的反思。那時候參加了很多派對,亢奮的夜晚伴隨著音樂與酒精的環境下,總是有很多朋友的朋友露出善意的微笑想與你認識,在跟人自我介紹來自台灣之後,往往就要用英文,在三言兩語之間,試圖解釋台灣與中國的兩岸關係,或是台灣跟泰國是兩個什麼樣不同的國家。在那樣的氣氛下,更多的時候,聽者只是禮貌地傾聽,但對於我們而言,則是不斷的被提醒著,你是台灣的孩子。「人都是看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才了解我們是誰。」記憶中在異地生活的種種,返台後,時刻都成為生活中的對照與比較。於是,九月的時候,在男子八舍216號狹窄的寢室裡,我們拿著紙筆,開始想像一個世界,一個我們都更喜歡的世界,一個把所有的美好都放進課本裡,送給孩子們的世界,畫出一個非常模糊甚至有點天真的輪廓,從頭開始相信改變。一陣討論後,我們拿起那張寫滿畫滿的紙,定神檢視上頭琳琅滿目的計畫細項,我們好像可以看到那個新世界,而我們都很滿意。之後的日子,我們從三個單純的大學生逐漸變化。我們的構想經歷了兩次群眾募資、十本課本設計、兩次的環島發書、全台近三百個班級、一千兩百多本課本以及許多貴人的相挺,當然,也免不了現實的各種無可奈何、難以計數的拒絕與多次的不被看好。轉眼之間,從2013年的下半年到今天,已經有四年多了。這段時間,我們有了一些當初想都沒想過的成績,也經歷了好幾次斷糧的危機與鋒利的失敗。時間把腦海裡華麗的夢想,慢慢地磨去那些不切實際的稜角,一步一步的構建出真實。總是在夜色裡,坐在陽台的木椅上,點上一根菸,伴著白天的挫折一飲而盡。但我們相信改變,我們相信這本該是一條修羅路,每一次的刻骨銘心,才能換得前行的半步。我們有一個想像的世界。我們想像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有舒適的街景;超市裡商品的包裝整齊有設計感;巷口的傳單簡約而不亂,好看的事物就在我們咫尺的距離。台灣是一個更為舒適的國家。我們想像未來透過對美感教育的重視,在國際化的浪潮下,美感能夠真正的成為台灣的競爭力,孩子擁有更廣袤的視野,懂得與更多人溝通合作,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保有自信。寫書的目的是什麼?人們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在我們看來,是一種真實紀錄吧。記錄著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寫下這三年多以來的每一個無知與學習,揭露每一個轉捩點的思考歷程,每一個犯過的錯誤掉進的坑,每一刻的苟延殘喘與輾轉反側。如果你也相信改變,你也希望改變,你也看到這世界有太多需要改變,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斗膽仰望星空。
 
PART 1其實你有能力改變
〈改變的起點:從教科書開始〉
那是我們去當交換學生半年後久違的一次碰頭。詳細的細節已經不太記得了,只知道我們開始一個一個隨機的丟出一些想法,關於我們這半年來的所見所聞,那些讓我們難忘且驚奇的事物,我們發現總是那些生活中的設計與細節,最為讓人印象深刻。話鋒一轉,我們不禁納悶起是什麼樣的教育,讓這些歐洲國家有這麼好的美感?然而,在我們的記憶裡,好像又說不上什麼特別的一堂課,或是什麼樣的教育環節,是針對美感教育去設計的。詢問過那些歐洲朋友,也沒有聽到類似的課程或是訓練。究竟好的美感教育,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仔細思考後,我們發現了第一件事:美感的培養在於日常生活。除非你是天才,否則沒有突然頓悟的美感訓練,只有時時刻刻的累積。那段交換生的日子,走在路上,看到的是整齊的街道,小至商店裡的食品包裝,大到街頭上張貼的廣告海報,都有別出心裁的設計與創意。我們得到了第一個共識,美感教育需要長時間的接觸,無法一蹴可幾,換言之,必須是日常的物件,那些真正環繞在人們生活的事物。於是乎,不管是路上的招牌,還是手裡拿的傳單,甚至是街景建築的風貌,都是我們覺得能夠真正薰陶人們的美感媒介!我們開始設想各種「讓台灣更美」的方式,我們想要給台灣人更美的生活!在歐洲,許多古老的建築完整的保存至今,即便是在發達的21世紀,人們在享受舒適的生活之餘,仍是選擇保留歷史的建築外觀,與之共存共榮。反觀台灣,橫七豎八又雜亂無章的街頭招牌是最令人詬病的台灣街景,走在路上總是讓人感覺相當凌亂。由於對多數台灣商家而言,招牌的存在只在於顯眼和吸引人關注,顏色越鮮豔越好,形狀越大越好,並不會特別去考慮到整體設計是否和整個街景搭配和諧。因此,百家爭鳴的結果,造就了今天台灣街頭的奇異模樣。在一次的討論中,我們開始研究都市美學規畫做得最好的亞洲城市──「京都」的街頭。有趣的是,其實京都的街景過去也是凌亂的,是在政府的審定後,限制店家的招牌、店面的配色,來達到都市的美學規畫目標,連麥當勞的紅色logo都換成了深咖啡色,來搭配城市中老房子的色彩。雖然京都的都市規畫相當成功,但是並非每個日本的城市都能夠做到和京都一般。東京和大阪就是一個無法達成的例子。那台灣呢?或者我們聚焦在一個城市就好,台北呢?台北不像京都是個古城,加上整個台北的店家數目數以萬計,假使我們需要更動所有招牌,可以想見所費不貲。再者,要如何說服現有的店家配合,所需要耗費的溝通成本也是不容小覷。如果連政府執行起來都是如此具挑戰性的改革項目,對於只是三個大學生的我們,想要在短期之內達到這個目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那如果從廣告開始呢?那時柏韋剛從荷蘭當交換學生回來,對於荷蘭的產品包裝、DM、海報設計非常喜愛。荷蘭皇家航空是第一個有CIS(企業識別系統)的公司,愛荷芬也是知名的設計學院,整個國家對於設計這件事情相當重視。無論是便利商店內的商品包裝,甚至是街頭菜市場裡的簡單蔬果包裝袋,都非常有系統且有質感,給人乾淨舒適的觀感。然而在台灣,無數的建商廣告充斥著台灣的大街小巷,每逢選舉時刻,張牙舞爪的競選旗幟與候選人看板,讓街景變得混亂無章,因此,我們在想,有沒有可能從所有的廣告設計著手?推估後發現,要進行廣告設計改變,牽動的層面比招牌還要廣泛,因為每個店家只會有一到兩個招牌,但可能因為檔期或活動的不同,需要產生出大量的海報與廣告DM。因此,如果要影響這些設計的話,所耗費的成本比起改招牌更為巨大。同樣的,如何說服人們做出改變?基本上,這等於是要重新教育所有現行店家與其過往的消費者對於廣告呈現的認知,怎麼想都是非常困難的事。如此繼續往下思考之後,我們很快就意識到了下一層的問題,若要做到在生活中環繞美感,除了物件的使用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曝光之外,還必須要有複製的可能。也就是說,若只能改變極少的數量,可能就無法更進一步的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生活面貌,在這個前提底下,我們必須忍痛刪除那些看起來很棒的管道,排除那些在大規模的複製中會導致很大困難的,例如街邊招牌、建築的粉刷或是廣告投放等。這些東西若想要做到一定的數量,其需動用的資金與參與的單位規模,都不是三個大學生可以想像的。明確了需耳濡目染與相對低成本兩個性質後,我們還希望能夠做到普遍性。台灣現行的美感教育管道之一,就是美術館、博物館等展覽與演出,然而這都碰上一個問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等量的擁有這樣的資金與人力,當然,一間好的美術館或是策展的經營,必然得考量到消費人口之基數,因此無法避免的造就了城鄉差距,或是貧富差距之下所導致的教育資源的落差。我們也希望能彌補這一點的不足。經過幾輪的篩選後,教科書成為呼之欲出的答案。以目前的教科書市場而言,出版社的數量相對並不是太多,每一家出版社動輒就有接近30%左右的市佔率,更進一步而言,教科書的使用是被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受教權一環,每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都可以也必須擁有教科書。其次,書籍呈現的平面設計,其實是很多設計與藝術表現的入門,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設計種類。最後,相較於其他媒介,印一本書的成本,絕對遠低於招牌、建築外觀等其他的設計再造。教科書成為美感教育的最佳媒介,還有一項特別的原因,那就是相較於歐美國家,在亞洲的教育中,教科書一直以來都有著很不一樣的社會角色。東方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普遍給了我們一個充滿書本的童年,文化上我們更加的與書為伍──以教育部民國 103 年(2014 年)公布的12年國教總綱,國小至國中各年級部定課程節數/高中應修學分數乘上40週計算,國小到高中的12年間,大家就至少要和教科書相處12,760小時。我們期待這樣的傳統價值觀,可以成為一個借力使力的媒介。或許那本塵封在童年記憶裡的課本,就是我們在尋找的答案。就從課本開始!我們做得到!2013年九月,在新竹一間小小的豆漿店餐桌上,我們將菜單翻過來,認真地寫下未來半年的計畫策略圖。
 
PART 2 奮力啟動美的 DNA
〈群眾募資後補票〉
當時製作第一本課本所需要的設計師以及配合教學的老師都找到了,整個計畫只差印製書籍的費用。先是上了車,現在得來補票了。雖有了讓自己戶頭歸零也要推動計畫的決心,但一方面為了以防萬一,另一方面也為了讓計畫走得更長遠,我們咬牙執行計畫的同時便試著籌措經費,大家努力申請各種補助,並請 Temporary Studio 設計募資用的圖文,從 2014 年的八月開始嘗試在 flying V上做群眾募資。群眾募資在當時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慕天因為認識flyingV的創辦人小光學長,後來也到flyingV去實習,對於這個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加上 2014 那一年是充滿改變的一年,柯P 崛起、三一八學運,社會的各種能量爆發,感覺好像台灣社會充滿絕望也充滿希望,群眾的力量很強大;因此我們才會想,是不是能夠透過募資的方式,來籌措計畫所需的資金。不過,flyingV上的案子並不是個個成功,我們募資的過程也並不輕鬆。第一次募資時,募資網站上並沒有太多流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流量是來自團隊成員的親朋好友,剩下三分之二才是透過親友擴散以及媒體傳播等。因此在最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非常認真的一個一個聯絡同學、朋友,也不好意思直接請他們掏錢贊助,只敢請他們多多推廣分享。為了讓贊助的累積金額不要太難看,我們自己還先充當贊助者投了七千塊進去。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募到 30 萬,這樣就可以將教科書發到更多學校,也會有充足的資金成立協會,將計畫延續下去。不過,群眾募資的「達標金額」訂定起來讓人十分為難:我們不敢訂得高,因為要是沒達標,就一毛錢也拿不到;訂得低也不對,因為群眾募資是有分階段的,募資團隊會列出達成各階段金額後要完成的對應計畫,像我們這種公益性質的募款計畫,許多人會認為達到第一階段的目標就可以執行了,便停止贊助,但這樣募到的金額便根本不足以完成想做的事。後來我們先將目標設定為「一個月內募到五萬塊」,之後各階段再逐步提高,一步步接近 30 萬。結果五萬塊的目標在上線一週內達成。募資與教科書製作兩件事是同步進行的。接下來這段期間,我們除了請親友幫忙分享以外,也在網站上公布了兩支影片,一支是記錄大湖國小的發書活動,一支是事後檢討第一次發書計畫的影片。兩支影片上線後,有一位 DFC(Design for Change)團隊的夥伴看見了。DFC 團隊也長期關心教育,致力推動兒童創意,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這位朋友看見我們的影片後,毅然將自己原先要拿去換新電腦的經費撥出來,轉投在我們的募資計畫裡。那是我們計畫上線後募到的最大筆金額!聽到他的這個小故事,更是令我們感謝之外又十分感動。計畫、影片、後續媒體報導引來不少人注意。其中有些批評的聲浪,質疑我們「憑什麼談美感」的聲音很多。對於這些批評指教,我們很努力地解釋、溝通,好好說明計畫,漸漸地他們也能夠明白我們的理念,許多人還轉而支持。最後總共募得了26萬左右的金額,雖然和原先的 30 萬相比小有差距,但足夠讓我們印製書籍外,還能把計畫推展到下一步。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PART 6搬動教育改革的一塊磚
〈沒有大魔王的世界〉
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漸漸提高後,有時因為篇幅或是標題限制的緣故,讓我們很容易招來誤會。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時候雜誌的訪問或是記者採訪,總希望我們告訴他們一個簡單的原因來說明現今教科書所遇到的問題,例如下列的句子:「教科書的如何如何,就是因為某單位如何如何」,或是「某某單位如何,導致教科書無法怎麼樣」。但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箇中的複雜後,很難把問題簡單歸咎給一個單位,讓它成為一切的罪魁禍首。很多時候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們都得從頭講起,盡力還原整個脈絡,有時候就稍嫌冗長,很難在報導的短篇幅中好好傳達。「其實,這是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第二季募資上線記者會最後的發言時間,我們忽然有感,想到用大家最常見的童話故事做比喻,就將其整理成文章,也請知名插畫家「黃色書刊」畫成漫畫,做成了在臉書上廣為流傳的懶人包「誰是大魔王?」。
在此節錄懶人包部分文字如下: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個大魔王。白雪公主中,有邪惡的後母送來致命的毒蘋果;勇者要打敗惡龍才能救到高塔裡美麗的公主。每個童話和故事裡總是有一個邪惡的魔王,他扮演一切問題的來源;而故事中的英雄只要擊敗大魔王,一切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在無形中,這些童話故事就成為我們認知中世界的樣子。我們以為每個問題都有一個大魔王,只要消滅它,世界就會恢復和平。然而,現實世界真的是這樣嗎?「美感教科書再造計劃」中,三個傻傻的門外漢走到今天,也已經快要滿三年了。我們拜訪了好多位在教科書製程中的不同角色,慢慢發現這一切沒有想像中簡單。教科書出版社在體制內雖然有心,但在強大的審查時間壓力底下,在低廉的教科書價格而須節制各項成本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提供合作的設計師與插畫家良好的發揮空間,常常必須做出妥協。而教育部與審查機關,也必須面對來自家長、老師的聲音,在審查與計議價的過程中極端小心,盡力排除可能的風險,這也限制了設計的可能性。在接受度上來說,一般家長或老師對於新的美感課本的反應也還是未知數。新的課本是不是有足夠比例的市場支持度,讓出版社覺得提高的設計成本是值得的?而放寬了審查規範,會不會導致教育部被抗議電話打爆……?這些因素讓這整個體制的改革行動不便。這時,我們才發現:這個體制中有很多難題藏在裡頭。也從來沒有人想要成為阻止教科書進步的大魔王……這是一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在體制內推動改革,就有如試圖調整一個巨大的機械齒輪;每個單位,就像這巨大結構中的齒輪,他們互相牽制也互相影響著。當你要反轉一個齒輪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後面牽連影響的還有一連串的齒輪,讓這一切變得非常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才開始去了解這台機器中每一個齒輪的紋理,齒輪之間相連的方式;若要調整這台機器,需要在對的地方滴一點潤滑劑或是補上缺漏的零件。欸,等等。既然有勇者,不就應該有個大魔王嗎?怎麼變成齒輪了啊?勇者跟大魔王是種悲哀的組合,他們之間的結局只有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樣的對立關係,讓「互相摧毀」成為了彼此之間花最多心力的事,而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卻在彼此之間的惡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既然沒有了大魔王,勇者要做什麼呢?改革,來自於社會的共識,有了共識才會出現方向;而社會的共識,則來自輿論的高度關心,透過來回的討論,慢慢凝聚出共識。過去這幾年的努力,讓我們發現到:勇者最該做的,不是找出一個大魔王,然後打倒他;而是讓周圍的人願意付出更多的關心,去談論思考我們所在乎的事;跟著村民、跟著「我們原本以為的魔王」,一起努力撼動這整個體制。讓任何人都不再是體制下的受害者。最後,我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只有「美感教科書」是這樣的。社會中很多的問題、社會事件,都沒有所謂的「大魔王」。只要放下仇恨與偏見,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夥伴。讓我們在這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中一起努力,與整個體制奮戰吧!
完整的「誰是大魔王」漫畫懶人包:https://goo.gl/HE1MSX
〈相信改變:年輕人如何形成改革的轉動〉
「改變」這件事很有趣,其實大家都有看到社會上的許多問題,或是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感到不對勁,我們可能都曾經覺得有很多校規不合時宜,或是自家旁邊的某條街道設計不合理,但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更沒有任何行動。我們都在等別人先往前踩一步,然後看他踩得穩不穩,再決定要不要跟上,可是如果大家都是這樣想,那麼我們心中理想的樣子可能就遙遙無期了。改變有時候真的就是逼自己勇敢一點,給自己更大的犯錯空間,不斷的trial and error,每一次都一點一點的推進。我們發現,我們所踏出的那一小步,也間接改變了許多身邊的朋友,也給了他們信心多踏出一小步,而他們的改變也會促使他們身邊的朋友改變,這樣的正面循環下,其實就是讓社會轉動起來。在教科書再造計劃最一開始時,我們想出了這個對於美感教育的解決方案,卻缺乏做好一本課本所需要的知識,然而我們沒有停止下來,反而是多踏出一小步,去拜訪設計師朋友們、學校校長與老師,試著先做出第一本課本,把這本課本帶到孩子的教室裡,讓他們去使用,並請老師與學生給我們建議,不斷的trial and error,逐漸修正。後來開始有媒體報導,也有越來越多從小就覺得教科書可以更美的人在網路上發聲,或是有老師看到這個計畫,也在他的學校裡面分享。然後漸漸的,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我們能夠再往前走一步,成功的群眾募資,匯集了社會的聲音,向政府證明了其實很多老師與家長是很支持一本好看的教科書的,而這也讓政府能往前踏一步。這一切的轉變,就是來自於我們最初踏出的那一步,每一步都在向大家證明,每次證明都會有更多人一起在意這件事情,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 前言:如果你相信改變
PART I 其實你有能力改變起點之前:我們的成長故事改變的起點:從教科書開始
PART II 奮力啟動美的 DNA第一本:五年級上學期國語課本第一次發書:看見孩子的無窮可能群眾募資後補票大家輪流去當兵!登上TED大舞台第二次嘗試:五年級下學期國語課本藉「想像計畫」和「教育節」再跨一步開始做低中高三個年級的國語課本找出版社攜手合作全教總的協助第一次環島「美感發書之旅」劉姥姥進立院大觀園
PART III 書包裡的美術館國英數自社!五科全面啟動!國語課本英語課本數學課本自然課本社會課本掙扎,衝撞,等待已久的肯定
PART IV 透過教科書看見台灣老師,很重要很重要的人城鄉差距下的台灣教科書大環境的病因改變台灣的契機
PART V 一種屬於視覺的新語言我們所說的「美」:生理、文化與潮流視覺作為一種語言政府部門的忽視擁有工具,便利溝通,保有自信
PART VI 搬動教育改革的一塊磚沒有大魔王的世界相信改變:年輕人如何形成改革的轉動下一步:我們看到的希望和機會
結語:我們各自夢想的改變誌謝附錄:募資經驗分享
  PART 1其實你有能力改變
〈改變的起點:從教科書開始〉
那是我們去當交換學生半年後久違的一次碰頭。詳細的細節已經不太記得了,只知道我們開始一個一個隨機的丟出一些想法,關於我們這半年來的所見所聞,那些讓我們難忘且驚奇的事物,我們發現總是那些生活中的設計與細節,最為讓人印象深刻。話鋒一轉,我們不禁納悶起是什麼樣的教育,讓這些歐洲國家有這麼好的美感?然而,在我們的記憶裡,好像又說不上什麼特別的一堂課,或是什麼樣的教育環節,是針對美感教育去設計的。詢問過那些歐洲朋友,也沒有聽到類似的課程或是訓練。究竟好的美感教育,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仔細思考後,我們發現了第一件事:美感的培養在於日常生活。除非你是天才,否則沒有突然頓悟的美感訓練,只有時時刻刻的累積。那段交換生的日子,走在路上,看到的是整齊的街道,小至商店裡的食品包裝,大到街頭上張貼的廣告海報,都有別出心裁的設計與創意。我們得到了第一個共識,美感教育需要長時間的接觸,無法一蹴可幾,換言之,必須是日常的物件,那些真正環繞在人們生活的事物。於是乎,不管是路上的招牌,還是手裡拿的傳單,甚至是街景建築的風貌,都是我們覺得能夠真正薰陶人們的美感媒介!我們開始設想各種「讓台灣更美」的方式,我們想要給台灣人更美的生活!在歐洲,許多古老的建築完整的保存至今,即便是在發達的21世紀,人們在享受舒適的生活之餘,仍是選擇保留歷史的建築外觀,與之共存共榮。反觀台灣,橫七豎八又雜亂無章的街頭招牌是最令人詬病的台灣街景,走在路上總是讓人感覺相當凌亂。由於對多數台灣商家而言,招牌的存在只在於顯眼和吸引人關注,顏色越鮮豔越好,形狀越大越好,並不會特別去考慮到整體設計是否和整個街景搭配和諧。因此,百家爭鳴的結果,造就了今天台灣街頭的奇異模樣。在一次的討論中,我們開始研究都市美學規畫做得最好的亞洲城市──「京都」的街頭。有趣的是,其實京都的街景過去也是凌亂的,是在政府的審定後,限制店家的招牌、店面的配色,來達到都市的美學規畫目標,連麥當勞的紅色logo都換成了深咖啡色,來搭配城市中老房子的色彩。雖然京都的都市規畫相當成功,但是並非每個日本的城市都能夠做到和京都一般。東京和大阪就是一個無法達成的例子。那台灣呢?或者我們聚焦在一個城市就好,台北呢?台北不像京都是個古城,加上整個台北的店家數目數以萬計,假使我們需要更動所有招牌,可以想見所費不貲。再者,要如何說服現有的店家配合,所需要耗費的溝通成本也是不容小覷。如果連政府執行起來都是如此具挑戰性的改革項目,對於只是三個大學生的我們,想要在短期之內達到這個目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挑戰。那如果從廣告開始呢?那時柏韋剛從荷蘭當交換學生回來,對於荷蘭的產品包裝、DM、海報設計非常喜愛。荷蘭皇家航空是第一個有CIS(企業識別系統)的公司,愛荷芬也是知名的設計學院,整個國家對於設計這件事情相當重視。無論是便利商店內的商品包裝,甚至是街頭菜市場裡的簡單蔬果包裝袋,都非常有系統且有質感,給人乾淨舒適的觀感。然而在台灣,無數的建商廣告充斥著台灣的大街小巷,每逢選舉時刻,張牙舞爪的競選旗幟與候選人看板,讓街景變得混亂無章,因此,我們在想,有沒有可能從所有的廣告設計著手?推估後發現,要進行廣告設計改變,牽動的層面比招牌還要廣泛,因為每個店家只會有一到兩個招牌,但可能因為檔期或活動的不同,需要產生出大量的海報與廣告DM。因此,如果要影響這些設計的話,所耗費的成本比起改招牌更為巨大。同樣的,如何說服人們做出改變?基本上,這等於是要重新教育所有現行店家與其過往的消費者對於廣告呈現的認知,怎麼想都是非常困難的事。如此繼續往下思考之後,我們很快就意識到了下一層的問題,若要做到在生活中環繞美感,除了物件的使用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曝光之外,還必須要有複製的可能。也就是說,若只能改變極少的數量,可能就無法更進一步的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生活面貌,在這個前提底下,我們必須忍痛刪除那些看起來很棒的管道,排除那些在大規模的複製中會導致很大困難的,例如街邊招牌、建築的粉刷或是廣告投放等。這些東西若想要做到一定的數量,其需動用的資金與參與的單位規模,都不是三個大學生可以想像的。明確了需耳濡目染與相對低成本兩個性質後,我們還希望能夠做到普遍性。台灣現行的美感教育管道之一,就是美術館、博物館等展覽與演出,然而這都碰上一個問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等量的擁有這樣的資金與人力,當然,一間好的美術館或是策展的經營,必然得考量到消費人口之基數,因此無法避免的造就了城鄉差距,或是貧富差距之下所導致的教育資源的落差。我們也希望能彌補這一點的不足。經過幾輪的篩選後,教科書成為呼之欲出的答案。以目前的教科書市場而言,出版社的數量相對並不是太多,每一家出版社動輒就有接近30%左右的市佔率,更進一步而言,教科書的使用是被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受教權一環,每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都可以也必須擁有教科書。其次,書籍呈現的平面設計,其實是很多設計與藝術表現的入門,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設計種類。最後,相較於其他媒介,印一本書的成本,絕對遠低於招牌、建築外觀等其他的設計再造。教科書成為美感教育的最佳媒介,還有一項特別的原因,那就是相較於歐美國家,在亞洲的教育中,教科書一直以來都有著很不一樣的社會角色。東方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普遍給了我們一個充滿書本的童年,文化上我們更加的與書為伍──以教育部民國 103 年(2014 年)公布的12年國教總綱,國小至國中各年級部定課程節數/高中應修學分數乘上40週計算,國小到高中的12年間,大家就至少要和教科書相處12,760小時。我們期待這樣的傳統價值觀,可以成為一個借力使力的媒介。或許那本塵封在童年記憶裡的課本,就是我們在尋找的答案。就從課本開始!我們做得到!2013年九月,在新竹一間小小的豆漿店餐桌上,我們將菜單翻過來,認真地寫下未來半年的計畫策略圖。
PART 2 奮力啟動美的 DNA
〈群眾募資後補票〉
當時製作第一本課本所需要的設計師以及配合教學的老師都找到了,整個計畫只差印製書籍的費用。先是上了車,現在得來補票了。雖有了讓自己戶頭歸零也要推動計畫的決心,但一方面為了以防萬一,另一方面也為了讓計畫走得更長遠,我們咬牙執行計畫的同時便試著籌措經費,大家努力申請各種補助,並請 Temporary Studio 設計募資用的圖文,從 2014 年的八月開始嘗試在 flying V上做群眾募資。群眾募資在當時是一個很新的概念。慕天因為認識flyingV的創辦人小光學長,後來也到flyingV去實習,對於這個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加上 2014 那一年是充滿改變的一年,柯P 崛起、三一八學運,社會的各種能量爆發,感覺好像台灣社會充滿絕望也充滿希望,群眾的力量很強大;因此我們才會想,是不是能夠透過募資的方式,來籌措計畫所需的資金。不過,flyingV上的案子並不是個個成功,我們募資的過程也並不輕鬆。第一次募資時,募資網站上並沒有太多流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流量是來自團隊成員的親朋好友,剩下三分之二才是透過親友擴散以及媒體傳播等。因此在最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非常認真的一個一個聯絡同學、朋友,也不好意思直接請他們掏錢贊助,只敢請他們多多推廣分享。為了讓贊助的累積金額不要太難看,我們自己還先充當贊助者投了七千塊進去。最初的想法是希望能募到 30 萬,這樣就可以將教科書發到更多學校,也會有充足的資金成立協會,將計畫延續下去。不過,群眾募資的「達標金額」訂定起來讓人十分為難:我們不敢訂得高,因為要是沒達標,就一毛錢也拿不到;訂得低也不對,因為群眾募資是有分階段的,募資團隊會列出達成各階段金額後要完成的對應計畫,像我們這種公益性質的募款計畫,許多人會認為達到第一階段的目標就可以執行了,便停止贊助,但這樣募到的金額便根本不足以完成想做的事。後來我們先將目標設定為「一個月內募到五萬塊」,之後各階段再逐步提高,一步步接近 30 萬。結果五萬塊的目標在上線一週內達成。募資與教科書製作兩件事是同步進行的。接下來這段期間,我們除了請親友幫忙分享以外,也在網站上公布了兩支影片,一支是記錄大湖國小的發書活動,一支是事後檢討第一次發書計畫的影片。兩支影片上線後,有一位 DFC(Design for Change)團隊的夥伴看見了。DFC 團隊也長期關心教育,致力推動兒童創意,培養孩子面對挑戰的能力。這位朋友看見我們的影片後,毅然將自己原先要拿去換新電腦的經費撥出來,轉投在我們的募資計畫裡。那是我們計畫上線後募到的最大筆金額!聽到他的這個小故事,更是令我們感謝之外又十分感動。計畫、影片、後續媒體報導引來不少人注意。其中有些批評的聲浪,質疑我們「憑什麼談美感」的聲音很多。對於這些批評指教,我們很努力地解釋、溝通,好好說明計畫,漸漸地他們也能夠明白我們的理念,許多人還轉而支持。最後總共募得了26萬左右的金額,雖然和原先的 30 萬相比小有差距,但足夠讓我們印製書籍外,還能把計畫推展到下一步。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PART 6搬動教育改革的一塊磚
〈沒有大魔王的世界〉
在媒體上的曝光度漸漸提高後,有時因為篇幅或是標題限制的緣故,讓我們很容易招來誤會。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時候雜誌的訪問或是記者採訪,總希望我們告訴他們一個簡單的原因來說明現今教科書所遇到的問題,例如下列的句子:「教科書的如何如何,就是因為某單位如何如何」,或是「某某單位如何,導致教科書無法怎麼樣」。但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箇中的複雜後,很難把問題簡單歸咎給一個單位,讓它成為一切的罪魁禍首。很多時候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們都得從頭講起,盡力還原整個脈絡,有時候就稍嫌冗長,很難在報導的短篇幅中好好傳達。「其實,這是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第二季募資上線記者會最後的發言時間,我們忽然有感,想到用大家最常見的童話故事做比喻,就將其整理成文章,也請知名插畫家「黃色書刊」畫成漫畫,做成了在臉書上廣為流傳的懶人包「誰是大魔王?」。
在此節錄懶人包部分文字如下: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個大魔王。白雪公主中,有邪惡的後母送來致命的毒蘋果;勇者要打敗惡龍才能救到高塔裡美麗的公主。每個童話和故事裡總是有一個邪惡的魔王,他扮演一切問題的來源;而故事中的英雄只要擊敗大魔王,一切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在無形中,這些童話故事就成為我們認知中世界的樣子。我們以為每個問題都有一個大魔王,只要消滅它,世界就會恢復和平。然而,現實世界真的是這樣嗎?「美感教科書再造計劃」中,三個傻傻的門外漢走到今天,也已經快要滿三年了。我們拜訪了好多位在教科書製程中的不同角色,慢慢發現這一切沒有想像中簡單。教科書出版社在體制內雖然有心,但在強大的審查時間壓力底下,在低廉的教科書價格而須節制各項成本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提供合作的設計師與插畫家良好的發揮空間,常常必須做出妥協。而教育部與審查機關,也必須面對來自家長、老師的聲音,在審查與計議價的過程中極端小心,盡力排除可能的風險,這也限制了設計的可能性。在接受度上來說,一般家長或老師對於新的美感課本的反應也還是未知數。新的課本是不是有足夠比例的市場支持度,讓出版社覺得提高的設計成本是值得的?而放寬了審查規範,會不會導致教育部被抗議電話打爆……?這些因素讓這整個體制的改革行動不便。這時,我們才發現:這個體制中有很多難題藏在裡頭。也從來沒有人想要成為阻止教科書進步的大魔王……這是一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在體制內推動改革,就有如試圖調整一個巨大的機械齒輪;每個單位,就像這巨大結構中的齒輪,他們互相牽制也互相影響著。當你要反轉一個齒輪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後面牽連影響的還有一連串的齒輪,讓這一切變得非常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才開始去了解這台機器中每一個齒輪的紋理,齒輪之間相連的方式;若要調整這台機器,需要在對的地方滴一點潤滑劑或是補上缺漏的零件。欸,等等。既然有勇者,不就應該有個大魔王嗎?怎麼變成齒輪了啊?勇者跟大魔王是種悲哀的組合,他們之間的結局只有一種,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樣的對立關係,讓「互相摧毀」成為了彼此之間花最多心力的事,而真正想完成的目標,卻在彼此之間的惡鬥中,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既然沒有了大魔王,勇者要做什麼呢?改革,來自於社會的共識,有了共識才會出現方向;而社會的共識,則來自輿論的高度關心,透過來回的討論,慢慢凝聚出共識。過去這幾年的努力,讓我們發現到:勇者最該做的,不是找出一個大魔王,然後打倒他;而是讓周圍的人願意付出更多的關心,去談論思考我們所在乎的事;跟著村民、跟著「我們原本以為的魔王」,一起努力撼動這整個體制。讓任何人都不再是體制下的受害者。最後,我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只有「美感教科書」是這樣的。社會中很多的問題、社會事件,都沒有所謂的「大魔王」。只要放下仇恨與偏見,每個人都可能是我們的夥伴。讓我們在這個沒有「大魔王」的世界中一起努力,與整個體制奮戰吧!
完整的「誰是大魔王」漫畫懶人包:https://goo.gl/HE1MSX
〈相信改變:年輕人如何形成改革的轉動〉「改變」這件事很有趣,其實大家都有看到社會上的許多問題,或是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感到不對勁,我們可能都曾經覺得有很多校規不合時宜,或是自家旁邊的某條街道設計不合理,但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更沒有任何行動。我們都在等別人先往前踩一步,然後看他踩得穩不穩,再決定要不要跟上,可是如果大家都是這樣想,那麼我們心中理想的樣子可能就遙遙無期了。改變有時候真的就是逼自己勇敢一點,給自己更大的犯錯空間,不斷的trial and error,每一次都一點一點的推進。我們發現,我們所踏出的那一小步,也間接改變了許多身邊的朋友,也給了他們信心多踏出一小步,而他們的改變也會促使他們身邊的朋友改變,這樣的正面循環下,其實就是讓社會轉動起來。在教科書再造計劃最一開始時,我們想出了這個對於美感教育的解決方案,卻缺乏做好一本課本所需要的知識,然而我們沒有停止下來,反而是多踏出一小步,去拜訪設計師朋友們、學校校長與老師,試著先做出第一本課本,把這本課本帶到孩子的教室裡,讓他們去使用,並請老師與學生給我們建議,不斷的trial and error,逐漸修正。後來開始有媒體報導,也有越來越多從小就覺得教科書可以更美的人在網路上發聲,或是有老師看到這個計畫,也在他的學校裡面分享。然後漸漸的,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支持,我們能夠再往前走一步,成功的群眾募資,匯集了社會的聲音,向政府證明了其實很多老師與家長是很支持一本好看的教科書的,而這也讓政府能往前踏一步。這一切的轉變,就是來自於我們最初踏出的那一步,每一步都在向大家證明,每次證明都會有更多人一起在意這件事情,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