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新寄小讀者 = 學會感動

  • 點閱:28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新寄小讀者(學會感動)》,當代版《寄小讀者》,由國際安徒生提名獎獲得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心動奉獻! 《新寄小讀者(學會感動)》包括了“想象力,作文之翼”、“作文術”、“孩子,踮起腳尖夠一夠”、“個性化的閱讀”、“知無涯,書為馬”等內容。

《新寄小讀者(學會感動)》,當代版《寄小讀者》,由國際安徒生提名獎獲得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心動奉獻! 《新寄小讀者(學會感動)》包括了“想象力,作文之翼”、“作文術”、“孩子,踮起腳尖夠一夠”、“個性化的閱讀”、“知無涯,書為馬”等內容。
曹文軒(1954~),江蘇鹽城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主要文學作品集有《憂郁的田園》、《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恒》、《三角地》、《甜橙地》等。長篇小說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黑瓦》《根鳥》《細米》等《紅瓦》《草房子》、《細米》、《天瓢》、《青銅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說分別被翻譯為英、法、日、韓等文字。《草房子》獲中國作協第四屆兒童文學獎。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中國時報》1994年度十大優秀讀物獎。
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我們腳下。所以,你要堅持用你的眼睛觀察你的生活,用你的感覺體驗你的生活,用你的思想審視你的生活,這些就是你現在寫作文、以後當作家最寶貴的財富。 《新寄小讀者(學會感動)》,當代版《寄小讀者》,國際安徒生提名獎獲得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心動奉獻!
背景 (代序) 有那么一個人,突然走向了我們,倒也平平常常,并未見有山有水。但有人對這個人的底細卻有所了解,說道:“這個人是有背景的。”于是,人們再去看這個人時,就用了另樣的眼光——仿佛他不再是他了:他加上背景,所得之和,要遠遠地大于他。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背景的力量。本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只應純粹地計算這個人到底如何,是不應把背景也計算在內的。然而,倘若這個人果真是有所謂背景的話,那么在計算時,卻會一定要加上背景的——背景越深邃、宏大,和也就越大。人值幾個錢,就是幾個錢,應是一個常數。但我們在這里恰恰看到的是一個變數——一個量大無窮的變數。 當我去冷靜地分析自己時,我發現,我原也是一個“有背景”的人。 我的背景是北大。 這是一個大背景,一個幾乎大得無邊的背景。現在,我站在了這個似乎無聲但卻絕對生動有力的大背景下。本來,我是渺小的,猶如一粒恒河之沙,但卻因有這個背景的襯托,從而使我變得似乎也有了點光彩。背景居然成了我的一筆無形資產,使我感到了富有。其情形猶如融入浩浩大海的涓涓細流,它成了大海的一部分,仿佛也覺得有了海的雄渾與力量。 我常去揣摩我與北大的關系:如果沒有這個背景,我將如何?此時,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這個背景參與了我的身份的確定。我為我能有這點自知之明而感到一種良心上的安寧。我同時也想到了我的同仁們。他們在他們的領域里,確實干得非常出色,其中一些人,簡直可以說已春風浩蕩、銳不可當。也許我不該像發問我自己一樣去發問他們:如果沒有北大這個背景,他們又將如何?他們也會像我一樣去發問自己的——北大門里或是從北大門里走出的人,都還是善于省察自己的。我相信這一點。 北大對于我們來說,它的恩澤既表現為它曾經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人品,給了我們前行的方向,又表現為它始終作為一道背景,永遠地矗立在我們身後的蒼茫之中。因為有了它,我們不再感到自己沒有“來頭”,不再感到那種身後沒有屏障的虛弱與惶恐。 就在我于心中玩味“背景”這一詞語時,總有一些具體的事情與場面繁忙地穿插于其間—— 那年四月,我應邀去日本東京大學講學。在日本的十八個月中,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這個背景的存在。那天晚上,在東大教養學部舉行的歡迎外國人教師的酒會上,我代表外國人教師講話時,在一片掌聲中,我感受到了:在我為我的小孩辦理臨時入學手續時,我感受到了;在我于北海道的邊陲小城受到一位偶然相識的日本朋友的熱情接待時,我又感受到了……十八個月結束後,東大教養學部的師生們破天荒地為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歡送晚會。在那個晚會上,“北大”這個字眼出現了無數次。我心里明白,這個晚會的隆重與熱烈,固然與我十八個月的認真工作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我背後有這個背景。 無論是在學術會議上,或是應邀到外校講學、演講,幾乎是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一個場合,我都能感受到這個背景。它給了我自信與勇氣。它默默地為我增加著言語的重量,并且神奇般地使我容光煥發。 它甚至免去了我的尷尬與困境。 大約是在五年前,那天上午,我將一本書寫完了,心情甚好,就騎了一輛車,一路南行,到了紫竹院一帶。已是中午,我感到餓了,就進了一家飯館。那天胃口真是好極了,獨自坐下後,競要了好幾個菜,還要了酒,擺出了一副要大吃大喝的樣子。陽春三月,天氣已經非常暖和,加之我吃喝得痛快淋漓,額頭上竟沁出不少汗來,身與心皆感到莫大的舒坦。吃罷,我不急著走,競坐在那兒,望著窗外路邊已籠了綠煙的柳樹,做一頓好飯菜之後的遐思。“今天真是不錯!”我在心里說了一聲,終于起身去買單。當我把手伸進口袋去掏錢包時,我頓時跌入了尷尬:出門時忘了帶錢包了。我的雙手急忙地在身上搜尋著,企圖找出錢來,不想那天也太難為我了,渾身上下、里里外外,大小口袋不下十個,卻竟然摸不出一分錢來。身上立即冒起大汗。我走到收款臺,正巧老板也在那里,我吞吞吐吐、語無倫次地說了我沒有帶錢的情況。老板與小姐聽罷,用疑惑的目光望著我。那時,我在下意識中立即想到了一點:今天也只有北大能救我了。未等他們問我是哪兒的,我便脫口而出:“我是北大的。”老板與小姐既是從我的眼睛里看出了我的誠實,更是他們聽到了“北大”這個字眼,隨即換了另樣的神情。老板說:“先生,沒有關系的,你只管走就是了。”我想押下一件什么東西,立即遭到了老板的阻止:“先生,別這樣。”他在將我送出門時,說了一句我們這個時代已經很難再聽到的、似乎屬于上一個世紀的話:“先生,你是有身份的人。” 一路上,我就在想:誰給了我“身份”?北大。 這個背景也可以說成是人墻。它是由蔡元培、馬寅初、陳獨秀、胡適之、魯迅、徐志摩、顧頡剛、熊十力、湯用彤、馮友蘭、朱光潛、馮至、曹靖華等無數學博功深的人組成的。這是一道永遠值得仰望與審美的大墻。 我想,這個背景之所以渾沉有力,一是因為它歷史悠久,二是因為它氣度恢宏。它是由漫長的歷史積淀而成的。歷史一點一點地鞏固著它、發展著它,時間神秘地給它增添著風采。而蔡元培先生當年對它所作的“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的定義,使它後來一直保持著“取精用宏,不名一家”的非凡學術氣度,保證了這個背景的活力、強度與無限延伸的可能性。 話說到此時,我要說到另一種心態了:對背景的回避。 這個背景一方面給了我們種種好處,但同時也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生存著,無時無刻不感到有一根無形的鞭子懸在頭上。它的高大,在無形之中為我們設下了幾乎使我們難以接受的攀登高度。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很久以前,我就有一種感覺:當我一腳踏進這個校園時,我就仿佛被扔到了無底的漩流之中,我必須聚精會神、奮力拼搏,不然就會葬身渦底,要不就會被浪頭打到淺灘。 我們都在心中默念著:回報、回報……一代一代曾得到過北大恩澤的北大人,都曾默念著它而展開了他們的人生與學術生涯。 這個背景的力量之大,居然能夠使你不敢僅僅是利用它、享受它,還能提醒與鞭策你不能辜負于它。這就形成了一個難度:一代又一代人設下一道又一道臺階,使後來人的攀登愈來愈感到吃力。有些時候,我們就有可能生出隱瞞“北大”身份的念頭——“北大”這個字眼并不是我們任何時候都愿意提及的。背景既給予了我們,又在要求著我們。背景給了我們方便,給了我們榮譽,但又被別人拿了去,成了衡量我們的未免有點苛刻的尺度。 當然,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說:沒有我們就沒有他們,是我們創造了前驅。先人們的榮耀與輝煌,是後人們創造的。若沒有後人們的發現、闡釋、有力的弘揚與巨大的擴展,先人們的光彩也許就會黯淡,他們就有可能永遠默默無聞地沉睡在歷史的荒蕪之中。任何得其盛譽的先人,都應由衷地感謝勤奮不倦的後人。沒有現在的我們,這背景也就不復存在;背景襯托了我們,但背景卻又正是通過我們才得以反映的。 然而,這個角度終究不能使我們獲得徹底的安心與解脫。我們還得在宛然可見的先人們的目光下向前,向前,無休止地向前。 背景是一座山——一座大山。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無權驕傲,有權驕傲的永遠只能是北大。 奮斗不息的我們,最終也有可能在黃昏時變享受背景為融入背景而終止自己。這大概是我們都期盼著的一份幸福而悲壯的景觀。 曹文軒
背景(代序)通訊一:想象力,作文之翼通訊二:作文術通訊三:孩子,踮起腳尖夠一夠通訊四:個性化的閱讀通訊五:知無涯,書為馬通訊六:一種清潔的選擇通訊七:寫作的意義通訊八:朗讀的意義通訊九:人間的延伸通訊十:高貴的格調——安徒生文字中最值得迷戀的地方通訊十一:追隨永恒通訊十二:《草房子》寫作札記通訊十三:談談《根鳥》通訊十四:在常新港新書研討會上的發言通訊十五:對《窗邊的小豆豆》的另一種讀法通訊十六:關于名字的隨想通訊十七:李有干先生通訊十八:神秘的成長通訊十九:聖壇通訊二十:柿子樹通訊二十一:書香人家通訊二十二:童年通訊二十三:永遠的音樂通訊二十四:游說通訊二十五:有個男孩叫韓寒通訊二十六:有個女孩叫米子學通訊二十七:“超女快男”代替不了人文素養通訊二十八:癡雞通訊二十九:關于肥肉的歷史記憶通訊三十:天堂之門通訊三十一:烏鴉通訊三十二:西門小哥附錄:即使是欺騙,我也是對的
最值得看的是,它的那對翅膀。烏鴉之所以飛得那么好,似乎與它的長翅有關,它的翅膀與它的身體相比,是超比例的。有時,它立在地上,也會將雙翅展開,這時你可得到靜觀。那翅黑而優雅。你就會覺得古代白話小說中形容一個女子的漂亮,說眉毛黑如鴉翅,長入鬢角,實在是一個很傳神的形容。 東京的烏鴉,頑強地逼迫著我改變著對它們的看法。我發現在從前幾十年的時間中,我對烏鴉的觀察實在是極其草率和不負責任的。 烏鴉竟然還是一種很淘氣、頑皮的鳥。井之頸公園的一些大樹下放了一些自行車。這些車大多是被遺棄的。烏鴉們常落在車座上,它們歪著頭看看那車座之後,就開始用喙去啄那車座,直啄得那車座全都翻出里面的海綿坐墊。發現里頭并無什么其他內容之後,它們又去啄還未啄過的車座,樂此不疲。有些車,只是在這兒臨時放一放,也被啄開了。主人來了,一見如此情景,就會罵它們一句:“八格牙路!”它們就叫著暫且飛開去,但過不了一會兒,又可能再飛回來做未竟的事業。人們似乎并不記住這里有群烏鴉會啄車座,依然還是把自行車不住地停放在這里。它們還經常把一些東西叼住飛到天上去。我幾次看到它們把人扔下的空啤酒易拉罐叼住,飛到枝頭或人家屋頂上去,然後在那兒擺弄易拉罐,仿佛要仔細看一看那里頭是否還剩下幾滴酒好喝。一只烏鴉不知從何處叼得一塊白綢,在井之頭的上空悠悠飛過,那白綢飛張開來,引得地上的人無不仰頭去看。一天,我從東大講課回來,正走在路上,偶然抬頭一看,只見一只絕黑的烏鴉叼了一顆鮮亮如紅寶石一般的西紅柿在藍天下飛著。這回,這只烏鴉倒有點表演的心思,在天上長久地飛,竟一時不肯落下。那真是一幅顏色搭配得絕好的畫。後來,它終于飛到公園的林子里去了,那一刻,你就覺得天地間毀滅了一道風景。 到了春天,我還發現烏鴉竟是屬于那種情感很投入的鳥。這時節,是它們戀愛的季節。這段時間里,井之頭一帶的烏鴉完全失去了往常很紳士的樣子,在枝頭飛來飛去,聒噪成一片。它們似乎完全陷入了癡迷與瘋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在林子間飛翔與追逐,不吃也不喝。那天,我坐在井之頭公園的長椅上打量著它們,發現它們一只只皆瘦弱下來,瘦弱得幾乎只剩下一對翅膀。那焦渴而無望的目光,簡直使人感到震驚。有時,它們之間會發生激烈的沖突,直弄得空中黑羽紛紛。有一只烏鴉竟然疲憊地從枝頭跌落了下來。它在昏迷中晃動著站起來,又振翅飛向枝頭。那副心力交瘁的樣子,讓人無端地在心里涌出一番同情。 幾乎是整整一個春季,它們就這樣失魂落魄地燃燒著生命,直到夏季來臨,樹木蒼綠之時,它們才在濃蔭中漸漸平靜下來。 當然,烏鴉也有可氣可恨的一面。對我個人來說,它的不知疲倦的叫喚,使我常不能保持一份寫作的寧靜。居室不遠處有根電線桿,有一只烏鴉居然能持之以恒地從早直叫到晚。我想找根竹竿到外面去轟趕它們,又怕我的日本人鄰居見了說我們中國人待鳥態度不好,猶豫再三,還是放棄了轟趕。有好幾次思路被打斷,怎么也接不上去,腦子里一片空白,我竟無聊地去細聽起這前前後後的鴉聲來。我發現,烏鴉的叫聲絕非一種:有發“畦”的,有發“啊”的,那根電線桿頂上的一只,竟然發“嗚——啊,嗚——啊”。來了一位日本朋友,我問她:“你聽得懂鴉語嗎?”她笑了:“我聽不懂。你聽得懂?”我也笑了:“我也聽不懂,它們講的是日語。”日本朋友大笑。P170-171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