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超越教化的心靈 : 追求理解的認知發展

  • 點閱:325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1.「天生的」學習者 :


兒童彷彿是「天生的」學習者,即使沒有正式或非正式的學校可進,他們仍舊可以經由持續主動地探討周圍的世界而獲取大量的知識。這種「直觀理解」的學習能力從何而來?而其與未來的學習發展之間有何關聯?這項最初的學習,又有何種限制和潛能?


我戴著一頂認知科學家的帽子,要來描繪人類心智的「原貌」。我要強調,把發展的證據呈現出來,是非常個人化、有時是有預設立場的一件事;但我仍願冒這番危險,對人類的心智做一場探究!


2.教育體制知多少:


教育一直是所有文化的目標之一,而文化也運用多種管道來教育下一代。在歷史的演變中,學校逐漸成為達成這項文化目標的特殊機構;而其所負擔的職責,也從訓練讀、寫、算等基本技能,一躍成為傳遞暴增的知識,以及培養學生能進一步發現和產生深入理解之技能的場所。如此繁重的角色和任務,使學校難以達成其設立的目標和實現其價值觀。不少令人震驚的證據顯示,學生對各學科的理解都非常有限,且這個普遍的問題,至今仍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3.追求理解的教育:


所謂「理解」,我指的是要充分掌握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將它們運用在新問題或新情境下,以及決定一個人的成就表現是否已經充足和應該以何種方式學習新技能或知識。這是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目標。然而一旦要學生展現理解,則會立即發現真正的情況實在不堪一擊。不過,要達成這種教育目標的線索正存在於古代的學徒制,以及新發展的兒童博物館等機構中;只要我們深刻了解人類心智的限制,並找到克服和化解之道,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理解,將來會做得比現在好。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