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兩頭蛇 : 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

  • 點閱:29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黃一農寫的《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去年九月出版,其主題是討論中國的基督徒史。這本書五百五十七頁書共分十三章,主要分析十七、十八世紀明末清初第一代的天主教徒如瞿汝夔、王徵、魏學霖、韓霖等人的心態;這些人物都面臨一方面為儒家士大夫,另一方面又是天主教徒在倫理上的要求之衝突。      在朝代興亡之時,儒家要求為君盡忠殉國、不仕二姓;另一方面教會又嚴格禁止自殺,屬於十誡中的第五誡,在明末之時,除了改朝換代以外,還有農民起事的李自成及張獻忠,也有流亡在南方的南明政權,這些士大夫,不論是在闖王政權中服務,或是為滿清效忠都會遭到譴責,若是以身殉明,則將為教會所不容,這是第一種兩難的局面。      另一種兩難則是在盛世時中國上層傳教最大的障礙,亦即娶妾的問題。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此觀點對於中國人,無論貴賤貧富,都有很深的影響。因此男子到了四十,若未得子,多會娶妾,甚至連元配也有主動安排,以確保其地位。而此事嚴重違反教規,然而只要傳宗接代的觀念未變,世世代代均會遇見此一問題,也因此有些人在皈依之後不久,又因娶妾而離開教會。      總之,在深入探討第一代教徒的困境之後,對於當時的許多現象可以進一步理解。此書還對於一些西方學者容易忽略的層面及角度,做了很好的分析與討論,例如士大夫與傳教士的對話,南明官員對教會的態度及派使赴歐求援的實況,禮儀之爭時中國基督徒的聲音及對上帝與天名辭的辯論等,都很有意義。作者使用了e世代最有效的網路蒐集資料的方法,從明末清初各種文集及地方志中,披沙揀金,一點一滴地建立起詳細的資料,還原當時的情境,充分利用了作為中國學者的優勢,外國學者頗難在這方面一爭短長。      不同於一般硬式的科學書,本書呈現方法中,常有一些作者的感性之言,對於當時家國困境的想像,對古人詩詞的認同,以及大河史詩的電影之夢等,都顯示出作者的詩意;更重要的是作者出入於明清之際兩頭族家庭的悲歡離合生死抉擇,入乎其內,親身體會,因而能出乎其外,令人動容。      無論如何,此書理性與感性兼備,作者原出身自然科學,既有科學家的精確,也有真正史學家應具備的詩意。此書超出前人甚多,必將成為此領域中受國際囑目的重要史學著作。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