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 Essais d'etudes sur la genetique litteraire theories et applications

  • 點閱: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臺灣學術電子書資料庫聯盟
可借閱 100 人

隨借隨還

借期 14 天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所有的文學作品、文本、藝術創作,都有其最初始的神秘源頭、誕生狀態,之後作者的心理、思維之迂迴旋繞、塗抹修改過程,直至燦爛多姿的定稿終局,其中各階段與層次的曲折蜿蜒、精采奧秘,就是「發生學」所欲探索的文本原始秘密,尤其是作家與創作者的親筆手稿,以及一切「前文本」的可能蹤跡、可能演繹之意涵與面貌。本書正是一系列法國發生學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全書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精細闡析法國二十世紀至二十一世紀之間的多種文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從具體考察文學家之前文本、手稿至定本的種種相關資料,之後嚴謹進行研究、詮釋、解碼,這是「文本發生學」與「發生論文學批評」所著重重建的「誕生狀態中文本」歷史以探尋文學家與其作品的原始秘密方法;還有因文學與社會互動關係而創建的「文學社會學」多種理論和方法形成之思想背景、制訂因果、重要概念、分析模式、應用實踐,都以最細膩和詳盡的論述闡釋與解析。此外,羅蘭.巴特千變萬化、多元多樣的文學社會學論述、自傳觀、文學觀、文學批評觀、語碼解讀法的建立與實踐,並以筆者所譯之《薩伊在地鐵上》對巴特的「零度書寫」進行最具體且實際的分析、說明與導引。二、應用高德曼「發生論結構主義」詩歌分析方法進行華文現代詩剖析實踐,分別探討女性詩人和男性詩人的作品文本,為其創作尋覓最隱密的總意涵結構與微小意涵結構,指出一般讀者或評論者容易忽略的作品原始秘密,並探討作品文本形成之原因及其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意涵。

何金蘭,又名何尹玲,廣東大埔人,出生於越南美拖市(My Tho)。自幼即同時接受中國、法國與越南的文化和教育影響,十六歲起,正式於越南首都西貢華文報刊發表作品:散文、詩歌、小說、翻譯;曾使用二十餘筆名:尹玲、伊伊、葉蘭、霜洲、故歌、可人、徐卓非、阿野、蘭若等,並創作與翻譯至今。獲越南西貢文科大學文學學士、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國家博士及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與法文系教授。
著有詩集《當夜綻放如花》、《一隻白鴿飛過》、《旋轉木馬》、《髮或背叛之河》;專著《文學社會學》、《蘇東坡與秦少游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