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

  • 點閱:23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五四時期,由於新文化啟蒙運動的強力推動,新文學開創基業的急切需求,以及新聞出版業與新式教育的迅速發展,翻譯文學遠承古代翻譯的遺緒,近續近代翻譯的脈絡,呈現出波瀾壯闊的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邁進了一個新紀元。譯者隊伍不斷擴大,發表陣地星羅棋布,讀者群遍布社會各個階層,翻譯文體漸趨豐富,白話翻譯升帳掛帥,翻譯批評相當活躍,翻譯質量有了長足進步,翻譯文學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學門類,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中國現代文學的殿堂。


  本書《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對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既有宏觀把握,也有微觀透視,呈現出歷史原生態,梳理出翻譯文學由近代跨進現代的發展脈絡。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觀把握,如對翻譯價值的體認、翻譯主體的構成及其姿態、翻譯選擇的動因與廣度、翻譯方法的多樣性、翻譯的效應等,均有全面而準確的概括;也有精準細密的微觀透視,如對泰戈爾熱、易卜生熱、日本文學翻譯、兒童文學翻譯、俄羅斯文學翻譯等,做出了系統的梳理與剴切的分析。本書從第一手資料出發,呈現出五四時期翻譯文學的原生態,澄清了一些史實,如易卜生戲劇在中國大陸的初演時間等,也見得出翻譯文學由近代跨進現代的發展脈絡。


  五四時期翻譯文學蔚?大觀,不僅其本身成?文學園地的豔麗新景,而且給中國新文學的迅速崛起提供了重要參照,新文學文體的建立、語體的成熟和表現空間的拓展,都離不開翻譯文學的滋養。舉凡五四時期重要的報刊,很少有不刊登翻譯作品的,也成為報刊吸引讀者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那時,《新青年》創刊伊始,就注意譯介外國文學作品,翻譯作品的國家與民族涉及英、俄、美、法、日、印度、葡萄牙、蘇格蘭、挪威、波蘭、丹麥、阿美尼加(亞美尼加)、愛爾蘭等,文體有小說、戲劇、詩歌、童話、理論與批評等。《每周評論》、《新潮》、《國民》、《少年中國》、《解放與改造》、《曙光》、《新社會》、《人道》、《努力周報》等綜合性刊物,翻譯文學都占有一席之地,至於《小說月報》、《文學周報》、《詩》、《晨報副刊》、《京報副刊》、《民國日報•覺悟》、《時事新報•學燈》等文藝性雜誌與報紙副刊,翻譯文學更是占有大量篇幅。


  出版機構也成為翻譯文學的重要園地,單部譯著的出版已嫌不夠,推出叢書演成風氣。《文學研究會叢書》、《小說月報叢刊》、《文學周報社叢書》、《少年中國學會叢書》、《兒童世界叢刊》、《小說叢集》等叢書中,翻譯占有重要分量,更有一些翻譯文學叢書競相問世,如《未名叢刊》(北新書局、未名社等)、《近代世界名家小說》(北新書局)、《歐美名家小說叢刊》(北新書局)、《世界名著選》(創造社出版部)、《小說世界叢刊》(商務印書館)、《世界文學名著》(商務印書館、上海金屋書店、北新書局)、《新俄叢書》(上海光華書局)、《歐羅巴文藝叢書》(上海光華書局)、《世界少年文學叢刊》(上海開明書店)、《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上海朝花社)、《共學社叢書•俄羅斯文學叢書》(商務印書館)、《世界文藝叢刊》(上海今代書店)等,文學的翻譯及其閱讀成為一種時代風尚,發表與出版翻譯文學成為新聞出版業的生財之道和與時俱進的表徵。

  張中良,筆名秦弓,男,1955年2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1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出版個人著作《藝術與性》、《覺醒與掙扎──20世紀初中日「人的文學」比較》、《中國人的德行》、《荊棘上的生命》、《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事》、《瞧,那醜陋的人》等6種,合著《中國現代雜文史》、《中華文學發展史》等3種,譯著《「人」與「鬼」的糾葛》(原著丸尾常喜),編選、校釋、合譯著作多種,發表論文90餘篇、評論140餘篇、散文隨筆130餘篇。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