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解剖自殺心靈

  • 點閱:249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亞瑟是一個白人醫師,身兼律師雙重身分,並獲得美國最高法院的工作,前途似錦,卻在三十三歲人生最順遂時自殺身亡。在短暫的人生裡,亞瑟曾有過一次婚姻,雖有聽覺辨識障礙,但仍以優異的成績讀完醫學院和法學院。他患有憂鬱症,七歲時就曾說過要自殺,之後企圖自殺無數次。


  他在遺書中說:「每天我面對的只有折磨,無時無刻不是痛苦就是痲痹。」而在支持他的家人、摯友、深愛他的女友,以及長期為他看診的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師眼中,他是個健談、富同情心、有幽默感、堅強、體貼的人,其自殺的關鍵究竟是承受不了不斷復發的精神痛苦,還是他不願克服?抑或是天生受詛咒,難逃厄運?有無方法可以拯救他?


  自殺宛若羅生門,究竟真相為何?要相信誰的觀點?有人能說出故事的全貌嗎?證人有多少可信度?心理剖析即在探詢這些問題。作者訪問了亞瑟的七位親友以及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師,並諮詢了八位自殺學專家的意見,抽絲剝繭完成這部心理剖析的最佳著作。無論亞瑟之死有無明確的解釋,但作者的訪談打破了自殺必須隱諱的禁忌,為家人開啟原諒亞瑟的大門,也讓每個遺屬開始療傷。


  雖然本書聚焦於一起自殺悲劇,卻很有吸引力。本書可為悲傷的家人帶來慰藉,為所有關心人類家庭的人提供資訊和智慧。


  『這本書的目的很簡單,只是希望描述一位才華洋溢的年輕人自殺的獨特案例細節,同時提供美國頂尖自殺研究專家對於這個案例的討論,而能讓讀者(其中有些人可能是傷痛又困惑的自殺者親屬)從這塊特殊的礦脈裡,挖掘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寶藏:慰藉與理解。我相信任何一個生命中曾經觸及自殺這個陰鬱主題的讀者,在閱讀此書時都能得到一些有用的領悟。』



----作者自述




聯合推薦








李明濱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林綺雲

(台北護理學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許正典

(台安醫院精神科暨心身醫學科醫師)



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現代自殺學之父,1918年生於美國紐約市, 1949年意外踏入研究自殺領域,數年後首創「自殺學」(Suicidology)一字。 50年代與同事羅伯.李特曼(Robert Litman)、諾曼.法貝洛(Norman Farberow)共同創辦並管理「洛杉磯自殺防治中心」(Los Angeles Suicide Prevention Center),是同類型自殺防治中心的第一家。60年代他受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委託,從事自殺防治研究,使自殺學成為一門科學,創立美國自殺學學會(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uicidology),並於1973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撰寫7頁自殺專文。

  史奈曼博士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和以色列班古瑞恩大學(Ben Gurion University)訪問學者、史丹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特別研究員、瑞典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Karolinska)醫院副研究員,現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生死學榮譽教授,著有《人的死亡》(Deaths of Man,曾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提名)、《死亡之聲》(Voices of Death)、《自殺的定義》(Definition of Suicide)、《理解自殺》(Comprehending Suicide)(榮獲CHOICE獎)、《自殺心理》(The Suicide Mind),另外編輯或與人合編和自殺、死亡主題有關的八本書。史奈曼博士的四個兒子皆是健康專業人員,共有六位孫子。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