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故事裡的故事 : 再生古蹟台北故事館

  • 點閱:24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九十年,一棟老建築可以記憶多少故事?從台北茶商陳朝駿的洋樓、到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先生的住宅、藝品館、公園路燈管理處、美術家聯誼中心;從日治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美軍協防階段到現在,「圓山別莊」歷經了滄海桑田、人事變化。而此刻,她生機勃勃地正要開始說關於台北的故事,她,叫做「台北故事館」。


  這個正在說故事的地點--「台北故事館」,也就是台北市定古蹟「圓山別莊」,早在九十年前,就一頁頁寫下在台北發生的故事。時間是1914年,同樣的露台上也同樣站著、坐著三三兩兩的客人--來自上流社會的中外人士。台北茶商公會幹事長、「永裕茶行」經營者陳朝駿,正熱絡的在客人間交際。從露台的階梯緩步走下,基隆河就靜靜在眼前流淌,「台灣神社」則在對岸矗立。


  「圓山別莊」的興建,不只建構出名媛公子留連交際的繁華氛圍,也書寫出以茶為主的台灣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更見證了那個輝煌而美好的時代。隨著陳朝駿的英年早逝,繼承的陳家後代經營不善,加上世界大戰引起的經濟衰退、各國提高關稅政策……導致台灣茶的市場萎縮,1932年「永裕茶行」倒閉,「圓山別莊」由總督府沒收。「圓山別莊」的繁華、台灣茶的黃金年代、陳朝駿的輝煌碩果,也一併被沒收,隱沒在時間的洪流裡。


  然而,美好的年代,是不會結束的,如果,有人願意繼續說故事。讓「圓山別莊」繼續說故事的,就是陳國慈,於是,「圓山別莊」變成了「台北故事館」,書寫故事的,將是台北市民。


  「家快到了。」每當陳國慈下班坐車經過「圓山別莊」時,心頭都會浮現這個念頭。幾十年來,每天看著「圓山別莊」,也勾起對於英國的回憶。生於香港的陳國慈,對於英式文化相當熟悉,再加上遠至英國唸法律,英國的生活就是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記憶的一部分。這樣具有厚度的記憶與情感,讓她看到「圓山別莊」日益凋零殘破的時候,更加感傷;也是這種感傷,讓陳國慈以三千萬元認養了「圓山別莊」。


  「我希望能將古蹟活化,產生全新的生命力。」這樣的念頭,讓陳國慈將「台北故事館」轉變為不再只是僅供瞻仰的古蹟,而是以城市人文生活為主軸,結合古蹟保存、庶民生活歷史、茶文化等的活古蹟。在屋貌不變的狀況下,不斷調整屋內的活動、展覽,舉辦不同主題的專題演講等,讓故事館朝氣蓬勃,也讓民間維護古蹟的做法得到大眾認同。


  「所有的記憶與認同都少不了老房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承載無數故事與歷史的台北故事館,可以讓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陳國慈說。

陳國慈

  生長在香港,為英國、美國加洲及新加坡執業律師, 1975年遷台定居從事律師工作,1982年當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1995年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1997年再轉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副總經理、法務長、發言人,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務,直至2001年底退休。目前為國立清華大學以及私立東吳大學兼任教授;並於2002年認養、贊助以及經營由台北市市定古蹟「圓山別莊」所轉身的藝文空間「台北故事館」。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