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文學中的幽默與反諷

  • 點閱:27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寓意(Metaphor)與諷諫(或諷諭 / Allegory)一向具有政治考量與文學表現之必要。在藝術手法上,它既是一種極高境界的修辭,亦同時需有深入的解讀,是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普遍意義的創作思想。諷諭既是一種道德勸說、迴避手法,也是一種創作表現方式,但最重要者莫過於對它的解讀。義大利詩人但丁可說是西方的集大成者,他不僅成功地將文學帶離神學,並同時將「寓意」予以解讀為:字面意義者、諷諭意義者、道德意義者,及神秘意義者四類。為此,在他之後的詩人莎士比亞、歌德、雪萊、波特萊爾等等詩作大家才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將詩與隱喻做了最完美的結合。波特萊爾著名的詩作〈感應〉不就宣稱它既是詩人的特權,亦是銜接大自然一切神秘力量的最佳途徑。總之,在人類文學發達史上,不論透過何種文類: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諷諭的手法永遠歷久不衰!


作者群簡介


吳錫德:淡江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黃錦蓉:政治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阮若缺:政治大學英語系教授


王兆徽:政治大學俄語系教授


曾蘭雅:安卡拉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博士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