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紅皮書 : 綜合再現的不確定性 = Ambiguity in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 點閱:314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面對中國以及西方關於當代建築的焦點問題,令人進退兩難的是“如何既反映時代,又回歸本源”。本書涉及到廣泛的社會、文化以及工藝等領域,這些方面的影響正逐步地引導我們正視中國土生土長的建築語彙並把它們轉變為適合現代的東西。當傳統的建築形式在本土建築的發展過程中起帶領作用的時候,一些人會認為,由於文化的發展,常常因為需要追求純淨而放棄整個文化的歷史。這正是正統的現代主義者的鮮明態度,而且很明顯地已經給文明帶來巨大的損害。這種關於發展的放棄歷史態度也許會在意識形態方面具有價值,但是它所犧牲的要遠大於它所帶來的。而且,它在二十世紀西方文化運動中的失敗已經給社會帶來了大量的問題。今天的建築不能只表達特定的再現目的,而必須“綜合再現”,這種再現是多重的隱喻,同時反映多方的問題,那就是建築必須要處理當今世界越來越混沌的局面。 藝術和建築作品往往促使不同觀點的產生、多種技巧的創新以及具有多種創造性風格的再現。當代評論傾向於把它們區分為“前衛的”和“媚俗的”兩類。同一種文化產生了這兩種矛盾卻又並行的現象。另外一個問題是文化發展的跳躍性,這種狀況導致了文化鴻溝。這在發展中國家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歷史、文化、工藝以及政治都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去尋求在新環境中的平衡,中國的文化傳統必須前進一大步,甚至“中國式建築”也不能拒絕技術發展的影響。文化傳統和現代性的合併是一個基本的課題,在此將把它作為問題提出。 但是,正如前面所提,這些問題不能通過調查特定的建築歷史領域來尋求答案。事實上,就像許多學者已經指出來的,也許歷史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要處理當代建築的“虛飾”,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的探索會比從特定的歷史所產生出來的單純審美體驗具有更豐富的創造性及時代意義。也就是說,把宗教、政治、經濟、技術、通俗文化、消費文化、大眾媒體以及傳統和歷史的問題包括進來將是必要的。我們當今的社會越來越難以正確地判斷那一種趨向是再現整個歷史的特定形式。 中國正處在快速的現代進程當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許多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要遠遠超越過去幾個世紀的成就,技術的進步正推動著中國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發展。歷史必須不斷地被重新詮釋,它在現代化社會中的作用不能僅僅是對過去的無意識的模仿。所有過去的面貌必須是以“再現”(re-presentation)的形式存在,而不單是表象(representation)。隨著時間的推進、技術的更新及社會的變化,人們所需要的條件都在產生改變。對於現代社會的表象當中什麼才是重要的,我們也應當重新考慮清楚。當代中國建築的表象應該和我們歷史的發展產生同步並具有新時代意義的結合。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