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日治時期臺灣住宅發展1895-1945

  • 點閱:340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西元1895年至1945年台灣日治時期,為世界歷史變動劇烈的時期,這個變化甚至達到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家庭結構之中,傳統大家庭解體成為小家庭,住宅形式也產生極大的改變。此時的台灣,因同時受到日本與西洋兩大勢力的影響,亦必須配合世界潮流的趨勢發展,其居住形式從單一整體的傳統中國合院形式,邁向多式多樣、多元文化的現代居住形式。而受到家庭傳統結構、社會生產方式以及建造技術的改變,漸漸產生了居住本質上的改變,住宅的空間組織也從傳統形式上解放出來。 日治時期台灣住宅建築的研究,與其社會文化背景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基於本身文化面臨外來文化所引發的一連串變革而言。被殖民時期的台灣,其文化狀態,並存著三大體系:中國、日本與西洋文化。中國文化,或者更確切地說,中國南方式文化,為台灣受日本殖民統治之前的主導文化;日本文化則為殖民政府的自身文化;前述兩個文化的發展又因現代化以歐美為範本的關係,而同時深受西洋文化的影響。 本書即以這三大文化體系做為分析日治時期住宅建築發展的三個主要剖視軸。書中的研究時期為西元1895-1945年;地點為台灣;研究對象為住宅建築,但限制在獨棟獨戶的純住宅內,以做為與半商業用途連棟透天住宅的分別;重點為住宅的空間內涵與組織。從三大住宅文化體系之中擷取出來,做為此時期住宅發展所運用的住宅原型,其基本特徵的分析與歸納,為基礎準備工作,再以基礎分析之中所獲得的知識,來做為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的分析與分類標準;最後,由此分析與分類來判斷三大住宅文化在這段時間內的相互影響情形,亦即在台灣一地的發展狀況。此時期的住宅空間內涵與組織在各個住宅文化的相互影響作用下,所發生的改變為論述重點。 現今,當我們看到消失已久的傳統住宅,不論是中國(台灣)或日本的傳統住宅,其中所傳達出的完整居住觀念與意象,以及優良獨特的文化空間性,只能從中緬懷昔日文化的光輝。再回頭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發展的現代住宅,因為強調全球一致化、機械規範化、經濟化、功能化與理性化等觀念,各個國家民族之間的住宅建築發展漸漸趨向一致,共同呈現出現代住宅的性格。 然而,若仔細觀察不同國家之中所謂的現代化住宅,還是可從其中察覺出些微以至明顯的不同空間性,這個些微以至明顯的空間差異性,很可能就是各個國家民族在現代化過程中,其本身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文化的作用結果;而現今台灣地區所展現的現代居住現象,與其他國家地區所呈現的現代居住現象之不同點,也很可能就是日治時期住宅文化的發展結果。 經過對於日治時期住宅文化與住宅實例的分析,可以追蹤現今台灣地區特有現代住宅空間現象的起源,另外,經由此時期中國、日本與西洋等三大住宅文化在台灣的混合,亦將提供具有實驗性質的可能建築發展。 沈祉杏1988~1990 中原大學建築系1992~1997 柏林藝術學院建築工程碩士1998~ 柏林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博士班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